2020贵州避暑(二一)福泉葛镜桥·贵阳阳明祠

标签:
洒金谷葛镜扶风山尹道真甲秀楼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到了这里才发现,葛镜桥位于洒金谷景区的出口处,我们顺石阶而下,很快就看到一座古桥。

葛镜桥横跨在麻哈江两岸绝壁之上,前后风景不错,才想开发成景区也是有其合理处,瞧对面,不见一个游客,这个季节,这样的场面,不得不叹气。

上游的鱼梁江、诸梁江在福泉汇成麻哈江,去了下游,就是重安江了。

宽大的桥面,比普通的古桥大多了。这是明代当地人葛镜倾尽家财、耗时三十年时间所建。走在上面,不点赞都不行。

桥边,有四块石碑,三块是重刻明代万历、清代顺治、清代康熙年间的,最左侧是现代的,葛镜十九世孙为他祖先立碑。其中,明代万历时得云贵总督张鹤鸣撰《葛镜桥碑记》,赞葛镜“前后三十年功始成此,其从容乐善,不吝不倦,岂世俗人所能企及万一者。予嘉镜之行,怜镜之死,又喜其桥成,而死得敉宁也”。

下到桥墩处,看个端详。桥在绝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脚,设计绝妙,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历经400多年,坚固如初。

就是这样一座古桥,让葛镜倾其所有。古人的奉献精神,同样令人敬佩。根据介绍,他初建于麻哈江上游马丫河,未成桥塌,称“上倒桥”;再建于江下游鸭爪坝,历经数载方建成,仍被水圮,称“下倒桥”。至今,两座“倒桥”遗址尚存。

随后,葛镜竭诚尽力,罄尽家资,再次募工造桥。同时,他吸取前两次造桥的经验,重新踏勘选择造桥的位置,“乃于岞鄂沓障,拔地插天之处,募工凿其麓。崆峒之石,悉展为平陆,东西岸开约五六丈,垒趾于渊,为蹲鸱雁齿,屹然亘虹于江上”。工程之艰巨,颇为罕见。


宽大的桥面,比普通的古桥大多了。这是明代当地人葛镜倾尽家财、耗时三十年时间所建。走在上面,不点赞都不行。

桥边,有四块石碑,三块是重刻明代万历、清代顺治、清代康熙年间的,最左侧是现代的,葛镜十九世孙为他祖先立碑。其中,明代万历时得云贵总督张鹤鸣撰《葛镜桥碑记》,赞葛镜“前后三十年功始成此,其从容乐善,不吝不倦,岂世俗人所能企及万一者。予嘉镜之行,怜镜之死,又喜其桥成,而死得敉宁也”。

下到桥墩处,看个端详。桥在绝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脚,设计绝妙,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历经400多年,坚固如初。

就是这样一座古桥,让葛镜倾其所有。古人的奉献精神,同样令人敬佩。根据介绍,他初建于麻哈江上游马丫河,未成桥塌,称“上倒桥”;再建于江下游鸭爪坝,历经数载方建成,仍被水圮,称“下倒桥”。至今,两座“倒桥”遗址尚存。

随后,葛镜竭诚尽力,罄尽家资,再次募工造桥。同时,他吸取前两次造桥的经验,重新踏勘选择造桥的位置,“乃于岞鄂沓障,拔地插天之处,募工凿其麓。崆峒之石,悉展为平陆,东西岸开约五六丈,垒趾于渊,为蹲鸱雁齿,屹然亘虹于江上”。工程之艰巨,颇为罕见。

贵阳的阳明祠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麓,现在是闹市区,到了那里找不到地方停车,花费了不少时间。

这里进门需要购票。扶风山风景区(阳明祠)成阶梯形依山而建,由一寺两祠(扶风寺、王阳明先生祠、尹道真先生祠)组成。拾阶而上,有“扶风”照壁。

右面这个当古老的牌坊上写有“礼门”,其旁边的介绍说明这是从已拆除的贵阳县文庙迁入的。

顺势先来到右侧,这里是景区的重点,阳明祠。

走道边,有放生池。

桂花厅,设有王阳明生平展。

曲径碑廊的正气庭,是许多碑刻,可惜都是新的。

享堂为单檐硬山顶建筑,正中放置有龛台,台上塑阳明先生汉白玉坐像。两边悬挂着阳明草书自撰联:“壮思风飞冲情雲上;和光春霭爽气秋高。”

两侧,是新旧两版的《先生训士四条》和《论语四条》。作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守仁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左侧的尹道真祠 是为纪念东汉学者尹道真先生而建的。尹道真,东汉时洋河郡毋敛县人(今贵州独山县境),是贵州从事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享堂正中悬挂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 1793 年)贵州学政洪亮吉所题“德兼教养”的横匾。

享堂为单檐硬山顶建筑,正中放置有龛台,台上塑阳明先生汉白玉坐像。两边悬挂着阳明草书自撰联:“壮思风飞冲情雲上;和光春霭爽气秋高。”

两侧,是新旧两版的《先生训士四条》和《论语四条》。作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守仁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景区中间的扶风寺是三组建筑中最早修建的。乾隆五十九年(一七九四年)冬,贵筑知县王湛恩偕郡人何泌、翟翔时,在何鹤川清淑阁的基础上扩建。重建、扩建后的建筑并不供佛,而是文字崇拜的场所。


左侧的尹道真祠 是为纪念东汉学者尹道真先生而建的。尹道真,东汉时洋河郡毋敛县人(今贵州独山县境),是贵州从事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享堂正中悬挂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 1793 年)贵州学政洪亮吉所题“德兼教养”的横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