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贵州避暑(一八)黄平·飞云崖

标签:
黔南第一洞天月潭寺大官厅湘黔古驿道重安江水碾群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由于是第四次来到贵州,所以设计的路线就是避开东西线大伙熟悉的镇远、舞阳河、千户苗寨、黄果树、织金洞等著名的景点,离开都匀,就一路北上跨到黔东南的黄平飞云崖景区。大门口还在维修,好在游客很少,停车就在路边。
飞云崖景区位于县城东12公里之湘黔古驿道旁,飞云崖山门牌坊,牌坊为六柱五间三楼式单檐庑殿顶,该栋牌坊为光绪二十三年修建,工程还没竣工就被大水冲塌,直到光绪三十年才完成,并保存至今。牌坊明间自上而下依次塑有“双凤朝阳”、“八仙庆寿”、“二龙戏珠”图案。在“飞云崖”竖额边上塑有5条龙拱护。竖额两旁为“天官赐福”塑像。中部堆有“黔南第一洞天”横匾。

门内,是皇经楼,这是一座道教建筑,为单檐重楼歇山式木构建筑,面阔3间,前带单步廊。

楼前院中两侧墙上,嵌着不少石刻。赶时间,没有细看。


中柱楹联为“此地有崇山,左竹右松饶雅趣;其门通径,清风明月证禅心”,次柱楹联为“大道东行,突入西天佛地;鸿恩此至,打开南国禅关。”中西一体、三教合一是此牌坊的特色。

月潭寺,明朝正统八年(1443)始建,有"贵州第一古刹"的赞誉。王阳明盛赞之曰:"天下之山,聚于云贵,云贵之秀,萃于斯崖。"


门内,是皇经楼,这是一座道教建筑,为单檐重楼歇山式木构建筑,面阔3间,前带单步廊。

楼前院中两侧墙上,嵌着不少石刻。赶时间,没有细看。

月潭寺牌坊,始建于明代,是飞云崖较早修建的古建筑之一,后来多次修缮,为六柱五间式砖质牌坊,与山门呈直角分布。牌坊柱头上分别塑有白象、青狮、麒麟,坊面塑有天官、八仙、童子,“琴棋书画”等塑像。有“五福捧寿”、百吉、方胜、团寿、及龙、凤、双狮图案。

中柱楹联为“此地有崇山,左竹右松饶雅趣;其门通径,清风明月证禅心”,次柱楹联为“大道东行,突入西天佛地;鸿恩此至,打开南国禅关。”中西一体、三教合一是此牌坊的特色。

月潭寺,明朝正统八年(1443)始建,有"贵州第一古刹"的赞誉。王阳明盛赞之曰:"天下之山,聚于云贵,云贵之秀,萃于斯崖。"

寺庙的对面长廊临溪而建,上作四檩卷棚顶屋面,两侧柱间设置靠椅供人歇息。

月潭寺,传为苗民草创,每年农历“四月八”,数万苗胞聚集于此,跳笙、对歌、赛马、斗雀,热闹非常。现在这里辟为黄平民俗博物馆。

暂不进寺内,这一侧,是大官厅。清代建筑,是古代接待游览官员的场所。

大官厅也叫养云阁,在这些建筑群中,主阁最具特色,其屋面和檐下的卷板均呈拱形,据说在贵州的古建筑中,仅此一处。

大官厅内的石狮子。

飞云崖的古建筑分东西布局。西为月潭寺的庙宇建筑,东为园林风格建筑。看到东面的风景好,就先走。

这一带,有滴翠亭,碑亭,接引阁,圣果亭,幽云亭等,递进通向飞云崖。

从接引阁拾级而上,便是飞云崖。




月潭寺,传为苗民草创,每年农历“四月八”,数万苗胞聚集于此,跳笙、对歌、赛马、斗雀,热闹非常。现在这里辟为黄平民俗博物馆。

暂不进寺内,这一侧,是大官厅。清代建筑,是古代接待游览官员的场所。

大官厅也叫养云阁,在这些建筑群中,主阁最具特色,其屋面和檐下的卷板均呈拱形,据说在贵州的古建筑中,仅此一处。

大官厅内的石狮子。

飞云崖的古建筑分东西布局。西为月潭寺的庙宇建筑,东为园林风格建筑。看到东面的风景好,就先走。

这一带,有滴翠亭,碑亭,接引阁,圣果亭,幽云亭等,递进通向飞云崖。

从接引阁拾级而上,便是飞云崖。



在贵州名胜中,飞云崖是文献记叙和游人题咏最多的一处,半山的崖上,就有不少。
有路进到寺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