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五月浙江(二八)绍兴·兰亭景区·上

标签:
鹅池碑亭兰亭碑亭流觞亭临池十八缸曲水流觞杂谈 |
分类: 浙江安徽 |
绍兴著名的兰亭位于市区的西南部,对我来说,再来中间隔了三十多年了。它与禹陵、东湖并立为绍兴市郊三大著名风景点之一。那时候来,还是未婚青年呢。

现在参观的兰亭,并不是王羲之的兰亭,而是后人修造的纪念地。一千多年来,兰亭地址几经变迁,期间几度兴废。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由郡守沈启主持,从宋兰亭遗址天章寺迁移到此。


“鹅池碑亭”。亭中之碑系清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


现在参观的兰亭,并不是王羲之的兰亭,而是后人修造的纪念地。一千多年来,兰亭地址几经变迁,期间几度兴废。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由郡守沈启主持,从宋兰亭遗址天章寺迁移到此。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十分符合古代修禊之礼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要求。到了清康熙、嘉庆年间,又重修。

“鹅池碑亭”。亭中之碑系清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

亭内陈列着由“兰亭修禊图”、“曲水流觞图”及当年的流觞用具复制品,向游客展现着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场景。


亭背面是清同治年间湘潭人杨恩澍所书的当年参加雅集盛事之一的孙绰所作的《兰亭后序》全文。孙绰,字兴公,祖籍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是东晋士族中很有影响的玄言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后面的御碑亭,游客甚多。这座八角重檐的亭,始建于康熙年间,1956年毁于台风,1983年重建。亭中立一巨碑“御碑”,系清朝原碑.

这些石构建,应该大多是保留当年的原物。



亭背面是清同治年间湘潭人杨恩澍所书的当年参加雅集盛事之一的孙绰所作的《兰亭后序》全文。孙绰,字兴公,祖籍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是东晋士族中很有影响的玄言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后面的御碑亭,游客甚多。这座八角重檐的亭,始建于康熙年间,1956年毁于台风,1983年重建。亭中立一巨碑“御碑”,系清朝原碑.

这些石构建,应该大多是保留当年的原物。

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文蛤这个碑也差点被砸掉。


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


临池十八缸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景点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献之妈妈点评:“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

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这是后人力图重现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

东晋永和九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兰亭雅集修禊,活动中共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而罚了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趁着酒兴,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


临池十八缸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景点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献之妈妈点评:“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

兰亭碑亭背面图
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这是后人力图重现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

东晋永和九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兰亭雅集修禊,活动中共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而罚了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趁着酒兴,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后面的壁画重现当年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