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五月浙江(一六)新昌·大佛寺·上

标签:
弥勒佛石像昙光枫香树智者大师双林石窟杂谈 |
分类: 浙江安徽 |
离开椒江海门,下一站就是新昌大佛寺。一路高速,到了县城正好中午,先填肚子再进园参观。这个时段,来游玩的游客不多,停车场显得宽大。上次来新昌,还是老父亲在世的时候,2008年的二月,去上海经过新昌,算一下已经过了12年。

进入景区的道路,一座牛角牌坊占据了整个路面。檐下有仿木的斗拱。

阳光下的树林,就算中午,走进去也不闷热。

一路上的一休哥。

五月份,门票虽然免了,预约登记还是少不了。不熟悉操作的,要花比较久的时间,特别是上了年纪的。

白云湖边,有丹霞地貌。


放生池延绵到寺院前,围墙上有梵文六字箴言。

坐在树荫底下歇歇。水边就是凉快。池水南面岩壁“南无阿弥陀佛”为弘一法师手迹,“放生池”三字为钱思廉所书。

这边坡上,还有隋智者大师纪念塔,一会再参观,先往寺庙。

新昌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初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据《高僧传》记载,公元345年,高僧昙光为领略浙东的奇山异水,慕名来到石城山。他栖于石室,草建“隐岳寺”,这就有了新昌大佛寺的开始。

进入景区的道路,一座牛角牌坊占据了整个路面。檐下有仿木的斗拱。

阳光下的树林,就算中午,走进去也不闷热。

一路上的一休哥。

五月份,门票虽然免了,预约登记还是少不了。不熟悉操作的,要花比较久的时间,特别是上了年纪的。

白云湖边,有丹霞地貌。

“功至石开”亭。有联“功夫到处佛可见,精诚所至石能开。”

亭子边上就是锯解岩,有神人锯石的传说。亭子建在这里,就是来应这个景。

再过来就是双林石窟了,好像是开山挖石所成。

整齐的石头面,改造成梯级瀑布。这种形态福州的金鸡山也有。

石窟内是卧佛,可惜上去了门不开,网络上找张照片,是现代作品。

站在高处,蓝天下的一片绿。新昌大佛寺位于南明山与石城山之间的山谷之中。

继续前进,千佛寺也无缘得见。

还有这城隍庙,也只能路过了。

无梁牌坊,有联“魏晋高风远,南朝圣迹南朝寺;盛唐翰墨香,一路风光一路诗。”点出自东晋以来,新昌就享有高名,名人高士,或隐或游,历代绵延不绝,从而赋予了这方灵山秀水以佛、儒、道、隐逸、唐诗等文化为主体的深厚内涵,赋予了这方山水以活的灵魂,成就了她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路边的大佛石雕

关门的卧佛殿,

峭壁上一个巨大的佛字,提醒你不要迷路了。

大佛寺的山门。

门前的佛心广场。

进门,一个不小的放生池。池边有摩崖石刻。


亭子边上就是锯解岩,有神人锯石的传说。亭子建在这里,就是来应这个景。

再过来就是双林石窟了,好像是开山挖石所成。

整齐的石头面,改造成梯级瀑布。这种形态福州的金鸡山也有。

石窟内是卧佛,可惜上去了门不开,网络上找张照片,是现代作品。

站在高处,蓝天下的一片绿。新昌大佛寺位于南明山与石城山之间的山谷之中。

继续前进,千佛寺也无缘得见。

还有这城隍庙,也只能路过了。

无梁牌坊,有联“魏晋高风远,南朝圣迹南朝寺;盛唐翰墨香,一路风光一路诗。”点出自东晋以来,新昌就享有高名,名人高士,或隐或游,历代绵延不绝,从而赋予了这方灵山秀水以佛、儒、道、隐逸、唐诗等文化为主体的深厚内涵,赋予了这方山水以活的灵魂,成就了她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路边的大佛石雕

关门的卧佛殿,

峭壁上一个巨大的佛字,提醒你不要迷路了。

大佛寺的山门。

门前的佛心广场。

进门,一个不小的放生池。池边有摩崖石刻。

这边是昙光舍利塔,建于1993年,为纪念昙光祖师开山业绩,迁其骨殖于放生池畔。 昙光(286-396),江苏昆山人,新昌大佛寺的开山祖师。

放生池延绵到寺院前,围墙上有梵文六字箴言。

坐在树荫底下歇歇。水边就是凉快。池水南面岩壁“南无阿弥陀佛”为弘一法师手迹,“放生池”三字为钱思廉所书。

这边坡上,还有隋智者大师纪念塔,一会再参观,先往寺庙。

新昌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初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据《高僧传》记载,公元345年,高僧昙光为领略浙东的奇山异水,慕名来到石城山。他栖于石室,草建“隐岳寺”,这就有了新昌大佛寺的开始。
牌坊内这两颗参天古树叫枫香树,它们都有500多年的树龄了,枝叶繁茂,盖天蔽日,亭亭如伞。迎面即是天王殿,里面供奉着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及四大天王。

寺院的大门不开,沿着围墙往里走。主要建筑有天王殿、西方殿、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藏经楼、隐鹤楼等。


寺院的大门不开,沿着围墙往里走。主要建筑有天王殿、西方殿、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藏经楼、隐鹤楼等。

据史料研究,昙光到新昌石城时,佛教传入中国不过150年,由于多位高僧在此研究与传播佛法,由此在浙东一带出现了中国佛教史上的“六家七宗”。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人们相信弥勒菩萨佛法无边,能够普度众生,拯救黎民百姓脱离苦海。

据记载,南齐永明四年(486年),石城山来了一位叫僧护的和尚。相传僧护常见仙髻岩的崖壁上有佛光出现,于是他发誓要在此岩壁上雕刻巨型弥勒佛大像。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只成造像的面幞,临终前仍发誓“来生再造成此佛”。后来僧淑续凿,但也没有成功。直到梁天监六年(507年),梁建安王肃伟派当时最著名和尚僧佑到此主持续凿工程,终于在天监十五年(516年)大功告成,名扬天下,从此开始了真正大佛寺的历史。



据记载,南齐永明四年(486年),石城山来了一位叫僧护的和尚。相传僧护常见仙髻岩的崖壁上有佛光出现,于是他发誓要在此岩壁上雕刻巨型弥勒佛大像。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只成造像的面幞,临终前仍发誓“来生再造成此佛”。后来僧淑续凿,但也没有成功。直到梁天监六年(507年),梁建安王肃伟派当时最著名和尚僧佑到此主持续凿工程,终于在天监十五年(516年)大功告成,名扬天下,从此开始了真正大佛寺的历史。


整座大殿飞檐挑角,古朴雄伟,无怪初唐诗人孟浩然赞它为“楼台世界稀”。五层楼阁有五块悬匾,最上面“逍遥楼”是唐颜真卿的真迹。第三块悬匾上写着的四个字“三生圣迹”,它概括了大佛成像的历史过程。

大雄宝殿没有开门,我们只能从门缝里一睹真迹。


大雄宝殿没有开门,我们只能从门缝里一睹真迹。

巨大的弥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这座巨大的石像,历时约30年才全部雕成,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