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岁末的汉口(一)古德寺

标签:
圆通宝殿古德茅蓬阿难陀寺尖拱哥特式教堂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汉口古德寺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二七街,是一座有百余年历史的近代佛教寺院。2013年,古德寺被定为国保单位,目前是武汉寺院中唯一的。正是如此,特地来参观。入口处甚是普通,不见山门,周边为居民区。

进门就看到大不同了。被周围现代高楼群包围着的古德寺是个独特的存在,近140年的历史,将南亚风格、古希腊风格、哥特式风格融于一体。

场地上,中间一个四面佛,然后是徽派式样的天王殿。


进门就看到大不同了。被周围现代高楼群包围着的古德寺是个独特的存在,近140年的历史,将南亚风格、古希腊风格、哥特式风格融于一体。

根据介绍,古德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创建,初名古德茅蓬,1914-1919年间由主持昌宏先后两次进行扩建,改名古德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并由黎元洪亲自题写匾名。这样看,是民国初期才大兴土木的了。

纵观整个古德寺,也只有这座天王殿是中式建筑。



天王殿后就是圆通宝殿,这是古德寺最主要的建筑。它运用了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立面墙上的圆窗和长窗,却是基督教堂的建筑样式。 其九座佛塔的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十分罕见。

圆通宝殿1921年开工兴建,历时13年才竣工落成。它更多地创造自身的建筑特色。门廊呈三角形分两层朝后递收向上,烘托着顶部中心高耸的山花,具有古罗马建筑的表现手法。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又依稀具有希腊神庙的风韵。总体上看,整座建筑又充满了哥特式教堂的上升感。


回廊立柱上有教堂中常见的尖拱,尖拱之上是三个一大两小圈形窗户,大窗采用教堂常见的圆圈花纹,而小窗则是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八卦纹饰。


介绍说该寺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
堪为“佛教胜地一大奇景”“汉传佛寺第一奇观”,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


四面佛是小乘佛教供奉的诸佛之一,这是1997年,由香港施主到泰国四面佛请到古德寺。


天王殿后就是圆通宝殿,这是古德寺最主要的建筑。它运用了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立面墙上的圆窗和长窗,却是基督教堂的建筑样式。 其九座佛塔的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十分罕见。

圆通宝殿1921年开工兴建,历时13年才竣工落成。它更多地创造自身的建筑特色。门廊呈三角形分两层朝后递收向上,烘托着顶部中心高耸的山花,具有古罗马建筑的表现手法。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又依稀具有希腊神庙的风韵。总体上看,整座建筑又充满了哥特式教堂的上升感。


回廊立柱上有教堂中常见的尖拱,尖拱之上是三个一大两小圈形窗户,大窗采用教堂常见的圆圈花纹,而小窗则是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八卦纹饰。

有文章介绍说此殿仿照缅甸阿难陀寺建造,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浓郁异域建筑风格的、精美华丽而功能完善的寺庙,圆通宝殿为单层正方形,有1000多平方米,内空高16米,可容百人,其宏大宽绰也是其他汉传佛教的大雄宝殿所鲜见的。

圆通宝殿以挺拔围柱作为支柱,既显得雄伟大气,同时有效分散了庙顶的重力;而且在框架柱间还加进了一些修长的希腊神庙的柱头。


正殿供奉的是三世佛。


大殿的高度,非一般寺院可比。

回廊,更是希腊神庙的模样。

这样的背景,很是适合拍人物照,不说地点的话,就仿佛在国外了。


圆通宝殿以挺拔围柱作为支柱,既显得雄伟大气,同时有效分散了庙顶的重力;而且在框架柱间还加进了一些修长的希腊神庙的柱头。


正殿供奉的是三世佛。

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内三世佛两侧的是罗汉,圆通宝殿内供奉的却是25座圆通菩萨。

大殿的高度,非一般寺院可比。

回廊,更是希腊神庙的模样。

这样的背景,很是适合拍人物照,不说地点的话,就仿佛在国外了。

武昌起义爆发后,汉口丹水池到古德茅蓬一带,成了阳夏保卫战的最初战场。古德茅蓬的僧众冒着枪林弹雨,自发救护起义军伤员,还在寺后的菜地里集中掩埋烈士遗体。1912年4月13日,孙中山先生带随员专程到古德茅蓬,凭吊无名烈士公墓。历史还记下这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