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八二):灵石·绵山(六)龙头寺·龙脊岭

标签:
唐太宗文彦博城隍庙度索原之战介子推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傍晚时分,来到这回上绵山的最后一站龙头寺,实际上这是绵山的第一个风景点。山上就是龙脊岭,那里复古了一些古代的营垒。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据说唐初李世民在这里和宋金刚大战,因而有了这些景观。


龙头寺的名称,来自唐太宗李世民的传说。唐贞观十五年(641年)他前来朝山谢雨,遇到神龙显灵,神吧?景区把这里说是曾经的唐营,姑且信之。营门楼上,有“秀甲三晋”“百二河山”,特别是“百二河山”出自史记,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很有气势呀。

营门前,有联:烽烟久销沈问乾坤何处是唐宫汉阙,青山依旧在叹废兴此间迎尧天舜日。右下方,可以去城隍庙等。

景交车的前端,就是绵山的牌坊。等我再回时,这里的车辆都下山去了。

南天门前,有龙凤呈祥塑像。门楼上“万象皆昌”四字匾额,为北宋名相文彦博于元丰二年(1079)农历正月望日(十五)上绵山朝山时所题。

龙头寺景区内,除了庙宇,就是商店。面向游客的店咱就不说了,主要是这些庙宇也是新修不久的,都不是文物,也就没一一去逛了。看山下,应该就是《山西通志》中唐代地名度索原,唐书中记载,唐高祖武德二年四月,刘武周引突厥兵陷榆次、太谷、平遥等县。“裴寂军于度索原。营中饮涧水,金刚绝之,士卒渴乏。寂欲移军就水,金刚纵兵击之,寂军大败。寂弃军走,宝谊复为所擒。谋还,被害。宋金刚遂据介休。”

龙头寺这里占地不多,但确实可以居高临下。古代冷兵器战争,大军住在这高山上,粮食供应就难啦。现在有盘山公路,有汽车运输,不可同日而语。这里有普救殿、赏善司、罚恶司、城隍庙等,感觉都是道家场所。

关帝庙,

上面还有真武庙,绵山书院的。都是新修的,一一路过。

龙头寺里最大的建筑,当属城隍庙,雷神殿都修到了阁楼上。


匆匆而过的龙头寺,目光对焦到龙脊岭上的营盘。

绕过“秀甲三晋”营门楼上,有路上到龙脊岭。

上到一半,发现伙伴们来了,原来二位刚才去了天桥和一斗泉。那里因为时间关系我没走到。

我放慢脚步,沿途而上,这时这里没有其他人。

又路过一个仿古的营帐,“ 忠孝清烈”四个字,在上头依稀可见。哪都是对介公的推崇。

这里上看,一边是断崖,可见龙脊岭的险峻。

从地图上看,绵山游览景点,都集中在沟的北边,而南边完全是自然状态。

“关帝显灵处”,又是一处有故事的地方。唐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在这里遇到关帝显灵授兵书。

度索原之战,唐书上只有这么一说:武德二年(619年)六月,刘武周败唐军于雀鼠谷之后,高祖颇以武周入寇为忧。右仆射裴寂自请率军进讨。八月,裴寂率军至介休(今属山西),驻军于度索原(介休南),据介休城的武周将领宋金刚绝其所饮涧水之源,寂军渴甚,移营就水,金刚乘机击之,寂军大溃,失亡略尽。裴寂仓皇逃遁一昼夜,至晋州上表谢罪。度索原之败,使唐自晋州以北城镇俱为武周所据。好像和这山上的唐营没有什么关系。

站在高处,才发现龙头寺那里确实塑有龙头形象。


站在高处,才发现龙头寺那里确实塑有龙头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