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七三):灵石·王家大院(一)静升文庙·乐善堂

标签:
敦厚宅高家崖静升古镇静升文庙孝义祠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来到灵石的静升镇,已经是午后,因为入住在镇里的民居客栈,特地让老板出来接我们,古镇正在翻修,不是当地人开车根本进不了。安顿停当,就出门溜达。静升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灵石县历史上“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为太原王氏后裔,元仁宗皇庆年间由灵石沟营村迁到静升。镇里的横街有牌坊三座,一座“纯孝苦节”坊,清雍正丙午年旌表的是奉直大夫王昌祚继妻的。后一座“节孝遗芳”坊,旌表朝议大夫王辅廷之妻的。

边上一个是清嘉庆年间的太仆坊,匾额上是“钦赐世袭恩骑尉”,下面注有“旌表诱诰授贵州贵西道晋赠太仆寺卿王如玉之坊”。

后面还有一座古戏台。这些看过去古色古香的建筑,都是近年重建的。


进入大街,中心地段正在重建大广场。这里立着一座孝义石牌坊。底部的10头石狮,姿态优美,栩栩如生。左右长短4根石柱上的前后4副楹联,有楷有篆,古奥深沉。顶上“孝义”二字,为清代内阁学士翁方纲于乾隆乙已(1785年)夏日所书。王家当年共有石牌坊15座,只有此一座幸存下来。


东门楼内侧,有“履中蹈和”匾,倡导中庸之道。楼阁两柱上的楹两柱上的楹联为:「根植悬瓮山下桂荣槐茂,水出晋溪园中源远流长」。门洞上,就有堡名“视履”二字。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南面,有一照壁,中间是狮子戏球图。


第一个宅门就是王汝聪的乐善堂,是兄弟俩的老大。大门外侧上马石与马道对面的影壁和栓马桩遥相呼应大门墀头盘头雕刻极为精美,像八幅画分四层排列。 门上有“敦厚”的匾。
门前有一对石狮子,雄狮身披绶带,脚踩绣球,意喻好事不断,雌狮护抚幼狮,则祝愿子嗣昌盛。




边上一个是清嘉庆年间的太仆坊,匾额上是“钦赐世袭恩骑尉”,下面注有“旌表诱诰授贵州贵西道晋赠太仆寺卿王如玉之坊”。

后面还有一座古戏台。这些看过去古色古香的建筑,都是近年重建的。


进入大街,中心地段正在重建大广场。这里立着一座孝义石牌坊。底部的10头石狮,姿态优美,栩栩如生。左右长短4根石柱上的前后4副楹联,有楷有篆,古奥深沉。顶上“孝义”二字,为清代内阁学士翁方纲于乾隆乙已(1785年)夏日所书。王家当年共有石牌坊15座,只有此一座幸存下来。

孝义坊北面为孝义祠,正面窑洞3孔,两侧有廊庑。孝义坊与孝义祠系王家十五世王梦鹏所建。


静升文庙,第七批国保单位,可惜大门紧闭。这是建于元代的村级文庙,属于当地特有。

只能外面参观,影壁“鲤鱼跳龙门”,画中八条鲤鱼击水扬波、冲浪争雄,其中有一条破浪而出,已经化为龙头了,堪称民间雕刻的精品之作。

墙内的魁星楼,在文庙里建这样的楼,好像不多。

来个远图,可以看到地面还在建,到现在经过了半年,应该完工了。

来到文庙的后方,居高临下观庙。该庙为四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前向后依次排列着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尊经阁等,左右排列有廊庑。东南角建六角四层魁星楼一座。东院有赈济堂、义仓等建筑,




静升文庙,第七批国保单位,可惜大门紧闭。这是建于元代的村级文庙,属于当地特有。

只能外面参观,影壁“鲤鱼跳龙门”,画中八条鲤鱼击水扬波、冲浪争雄,其中有一条破浪而出,已经化为龙头了,堪称民间雕刻的精品之作。

墙内的魁星楼,在文庙里建这样的楼,好像不多。

来个远图,可以看到地面还在建,到现在经过了半年,应该完工了。

来到文庙的后方,居高临下观庙。该庙为四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前向后依次排列着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尊经阁等,左右排列有廊庑。东南角建六角四层魁星楼一座。东院有赈济堂、义仓等建筑,


文庙西院为明伦堂、义学,单独成院,内设学宫。

大多原先的学宫在取消科举后以后都成了学校。

外围参观结束,就是王家大院景区的大门了。静升镇建筑多为古香故乡的明清建筑,共分为九沟八堡十八巷,最有名的景点自然是王家大院,这是静升古镇内的主体古建筑群。

在八个古堡中,真正作为景区买票也,也就是站在门口的这个视履堡和后面参观的恒贞堡。视履堡也叫高家崖,我们从东门进,这是一座古老的三层城楼,门分三层,巨幅石雕匾额楷书「寅宾」二字,功力深厚,气势雄伟。出自《尚书·尧典》,取意紫气东来。

大多原先的学宫在取消科举后以后都成了学校。

外围参观结束,就是王家大院景区的大门了。静升镇建筑多为古香故乡的明清建筑,共分为九沟八堡十八巷,最有名的景点自然是王家大院,这是静升古镇内的主体古建筑群。

在八个古堡中,真正作为景区买票也,也就是站在门口的这个视履堡和后面参观的恒贞堡。视履堡也叫高家崖,我们从东门进,这是一座古老的三层城楼,门分三层,巨幅石雕匾额楷书「寅宾」二字,功力深厚,气势雄伟。出自《尚书·尧典》,取意紫气东来。

东门楼内侧,有“履中蹈和”匾,倡导中庸之道。楼阁两柱上的楹两柱上的楹联为:「根植悬瓮山下桂荣槐茂,水出晋溪园中源远流长」。门洞上,就有堡名“视履”二字。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由大门口进来便是一条长30余米、宽6米左右的石板坡道,沿着坡上来便是宽阔的马道。堡内东西向地平线比院外高出许多,高起的堡墙更加强了戒备,通过马道与堡内道路连接起来。高家崖建筑群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面积达19572平方米。

南面,有一照壁,中间是狮子戏球图。

南面,出堡还有一处南门。阶梯上有一垂花门。

第一个宅门就是王汝聪的乐善堂,是兄弟俩的老大。大门外侧上马石与马道对面的影壁和栓马桩遥相呼应

由影壁左转便进入了前院,这里是主人的社交空间,其正厅为「乐善堂」,是接待贵宾之用,两侧楹联为「纬武经文勋业偕绵峰而永峙、敦诗说礼儒行并汾水以长青」。

南厅则用于接待普通客人,从木雕上看,相对简单。

东西厢房住着帐房先生与管家

最上方是「乐善堂」木匾,顺着挂落向下看,有一个精美的架子,叫帘架,它冬天可以挂棉帘,夏天可以换竹帘。帘架的架心雕刻的是「八蛮进宝」,所雕人物均系胡人装束打扮,高鼻梁深眼睛络缌胡子,各执所进献犀角、珊瑚等中原稀有之物。外廊「雀替」大多雕刻着云龙纹图案。两端略有下垂,称为「飞罩」。上面镂空雕花板,刻有龙凤、喜鹊、花卉、葡萄,还有宝瓶和如意。

南厅则用于接待普通客人,从木雕上看,相对简单。

东西厢房住着帐房先生与管家

最上方是「乐善堂」木匾,顺着挂落向下看,有一个精美的架子,叫帘架,它冬天可以挂棉帘,夏天可以换竹帘。帘架的架心雕刻的是「八蛮进宝」,所雕人物均系胡人装束打扮,高鼻梁深眼睛络缌胡子,各执所进献犀角、珊瑚等中原稀有之物。外廊「雀替」大多雕刻着云龙纹图案。两端略有下垂,称为「飞罩」。上面镂空雕花板,刻有龙凤、喜鹊、花卉、葡萄,还有宝瓶和如意。
「乐善堂」内,大厅有匾额“灋司马训”。“灋”即“法”。司马者,山西夏县司马光也。其著《司马氏居家杂仪》,煌煌三千言,尽述治家之道、理财之法。关乎儒学、孝悌,言之甚详。王氏治家,想与此同。楹联:铭先祖大恩大德恒以礼义传家风,训后辈务实务本但求清白在人间。


前院的后门,挂心依然是“岁寒三友麋鹿图”

从前院东侧的小偏门出去,绕小巷北边的另一道门便可进入厨院。


东西厢楼一层为儿孙们居住,二层为小姐闺房。



前院的后门,挂心依然是“岁寒三友麋鹿图”

从前院东侧的小偏门出去,绕小巷北边的另一道门便可进入厨院。

乐善堂(敦厚宅)后院为子乔阁,上悬匾额“木本水源”,阁中供奉着太原王氏鼻祖王子乔的塑像。正面台阶之上前加檐廊的五孔窑洞,是长辈们的住所,楹联:静观星月感百年沧海桑田,神思造化乐四时春华秋实。

东西厢楼一层为儿孙们居住,二层为小姐闺房。

正窑柱子下方是宫灯型圆雕柱础石:第一层为鼓,鼓似天,钟似地,天园地方;第二层为袱锦,前途似锦;第三层为蝙蝠祥云,寓意福运来临;第四层为夔龙,镇宅避邪;第五层为尊鼎底座,寓意基业盛大;第六层为回纹,寓意富贵不断头。

在正窑和厢窑间隔的东西两侧,都有上绣楼的台阶。由西拾级而上,既可到西绣楼,亦可登上正窑顶层的祭祖阁。其楼梯由十三级台阶组成,象征女子在十三岁时就要登上绣楼,等待出嫁这段时间不能轻易移步楼下,同时东西绣楼有通道与跨院的餐室相通。上楼台阶的扶柱石雕雕塑精美,这就是鲤鱼跳龙门,被人们抚摸得油光锃亮,大概也想沾运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