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2020-02-23 06:32:10)
标签:

“绝伦逸群”

崇宁殿

春秋楼

“气肃干秋”木坊

刀楼、印楼

杂谈

分类: 京津晋蒙
继续解州关帝庙的游览。这是御书楼后观。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楼之北门外侧楣上,悬有“绝伦逸群”横匾一块,是诸葛亮是对关羽的评语,匾文系乾隆年间解州知州言如泗所书,字体飞白,圆转如意,一派气定神闲之态。另外还有“无二心”匾。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御书楼东面有一个产自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的硅化木。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御书楼后的崇宁殿是全庙主殿。始建于陈隋年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得名。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钟亭和碑亭位于崇宁殿东西两侧,是清代增设的两座亭式建筑。碑亭位于崇宁殿前东隅,内立果亲王雍正十二年(1734年)敬留诗碑,两亭位置相对,规模、形制相近。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钟亭在崇宁殿前西隅,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构,亭内的铁钟系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铸造。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铸造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焚炉二座。焚炉是祭祀时焚烧表帛、纸糊“三牲”的用具。焚炉工艺精美,从炉身铭文看分别铸造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和十三年(公元1534年),东早西晚。边上有顺治年所铸铁人、铁狮和象座铁旗杆。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双焚炉的高度、体量、结构、造型、花纹等完全相似。中部铸有莲花座,是佛教装饰物。束腰处各是二十三厘米的小铁力士,他们铁胄衣甲,大肚鼓腹,头发倒竖,怒目圆睁,跨步蹬足,四肢紧撑,张扬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塔最下边的塞火孔旁有龙生九子之一的“狻猊”面相,传说它好坐,极喜烟火,有它在此,烟火自然不会飞走了。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石华表一对,基座、表身、宝盖皆作 八角形,伞盖上雕蹲式朝天吼一尊,体态雄健,肌肉丰满,仰 天作嘶吼状,风格古朴。月台有石栏杆,年代久远,用铁条加固。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月台正面设宫廷式御路坡道,坡道上青石雕刻二龙戏珠, 卷草流云为底,整体风格呈现宋金特征,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崇宁殿台基为历代重建之旧基。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月台上沿皆以石雕栏板围护,栏板上雕有龙、狮、虎、麒 麟、人物、花弁等图案,技法精细,风格独到。下列青龙偃月刀两把,重300斤。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大殿殿前明间檐下悬清乾隆帝手书横匾“神勇”,为横长方形,匾周行龙环绕,描红贴金,富丽堂皇,雕画极工。蓝地金字。这是乾隆三十三年敕賜关帝谥号时他亲笔书写。匾中上沿当心阳刻篆书“钦定”二字,竖长方形排布,朱红铺底,金色边框,框外金龙环绕。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月台廊柱外沿砌设石雕勾栏望柱多雕蹲獅、蹲猴和化生童子像,门口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环绕殿周26根巨型盘龙石柱,粗犷有力。正面八根柱为双龙遨游飞翔,其余三面18根石柱为单龙深浮雕,其上有龙抓小猪、小鱼、小龟等图案,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门楣上悬咸丰帝御书“万世人极”匾。横长方形,周边彩画鲜 艳,装饰精丽。金地蓝字。咸丰在位时对关帝极为尊崇,先后三次加封,并追封关公三代先祖。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前檐8柱为圆雕,每柱雕二龙,所雕蟠龙为降龙,龙头从柱顶折而向下。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进入殿内,迎面可见明间两根内柱上,木雕巨龙自柱底盘旋而上,至柱顶探头 对峙,龙下海水荡漾,龙周祥云缭绕。木雕神龛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龛外木雕云龙金柱;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后檐柱及两侧面为半圆離,每柱雕一龙,所雕蟠龙为升龙,龙头向上盘绕柱 身。龙头不大,龙尾不分叉,姿态各异,据碑文和雕造风格,为明嘉靖三十七 年(1558)之作。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崇宁殿的侧面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崇宁殿后,一堵墙分前殿后宫。大门两侧有铁人铁狮子一对。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原本的寝宫,内塑娘娘像,东西配殿塑关平、关兴夫妇像。这组建筑在近代毁于战火,至今并未复建如今剩下花圃。关帝庙建筑群最后的春秋楼前,“气肃千秋”坊肇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 ) ,清嘉庆二十年(1815)地震损坏,同治六年至九年(1867一1870)重建。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气肃干秋”木坊平面三开间,四柱三楼房殿顶。额初之迎风板与雀替间透雕着各种花卉、禽鸟、夔龙、龙形吞口,迎风板上彩绘“温酒斩华雄”、“卧牛山收周仓”等《 三国演义》 故事。主楼横匾上线刻“气肃干秋”四字。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琉璃瓦顶大脊两端使用凤形鸥吻,与“结义园”木牌坊的凤吻前后呼应,寓意凤鸟前后和鸣,稀世祥瑞将至,彰显了建筑设计者的奇巧构思。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坊前,还有一对铁人,铁狮子。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坊侧,古树新枝,茂密异常。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刀楼、印楼分别位于春秋楼前东西两侧,形制相同。其中面阔进深皆三间,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刀楼内置青龙偃月刀一口,印楼陈设方形汉寿亭侯印盒一枚。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春秋楼位于关帝祖庙中轴线最后端,又名麟经阁,因关公夜读春秋而得名。其始建年代不祥,复建于明万历年间。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一楼神龛供奉关公戎装像,二楼神龛供奉关公夜读《春秋》真身像,暖阁内壁板刻《春秋》全文,顶部悬垂三眼“藻井”,环楼四周挑承“悬梁吊柱”,皆为古建艺术珍品。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台基为青砖砌筑,前沿中部设有宽广的踏道,石质踏道台阶九级,象征九重天宫和帝尊所居之地。踏道外两侧台边筑有石勾栏,望柱柱头雕刻蹲狮、金猴、化生童子等形象。栏板上雕刻与崇宁殿栏板基本一致。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春秋楼是中轴线建筑群体中的最高潮,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春秋楼抱柱上的对联: 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这是民国元年题写。为了不冲撞关帝,就不对着楼内拍了。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据庙内碑文,春秋楼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 )火焚后重建,嘉 庆二十年(1815 )地震,春秋楼摧毁尤甚。道光四年(1824 )仅作支撑加固。其后限于财力,至同治九年(1870)方才维修告竣。民国年间又有小修。现存春秋楼,是同治九年(1870)重修后的遗构。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出了春秋楼的后门,关帝庙算是走完了。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后观春秋楼及附属建筑,还是很有气势。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最后,是新开发的御园,看看都是新的,就不逛了。
秋之晋豫(三六):解州关帝庙·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