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2020-01-26 06:48:40)
标签:

文化

安特生

彩陶

冥想空间

仰韶村遗址

杂谈

分类: 鄂豫齐鲁
来到渑池,大名鼎鼎的仰韶文化遗址不可错过。这里距离我们入住的酒店也就五六公里,路况不错。大门口的停车场不小,可惜就是来的人不多。9点按时开门。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于一体,为国内首家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外观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关肇邺先生领衔设计,一座巨大的土黄色圆筒形建筑,一只破碎后组合的巨型陶罐。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馆前,仰韶遗址发现者瑞典学者安特生、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考古学家夏鼐和安志敏四人的铜像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1921年仰韶文化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于安特生是如何发现仰韶遗址,与当时的瑞典传教士有很大关系。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安特生与仰韶村的故事。仰韶遗址的发掘,标志着田野考古在中国的开始。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确认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彩陶片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彩陶罐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第二展厅:灿若繁星。仰韶文化自发现以来,至今已在中原地区查明同类型遗址五千余处,它们犹如繁星点点,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内蒙古、湖北、宁夏等九个省区,其中尤以陕西、河南最为密集。

陶罐
渑池县仰韶村出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小口尖底瓶
渑池县仰韶村出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彩陶盆
陕县庙底沟出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彩陶罐
陕县庙底沟出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范增撰写并书丹的《仰韶彩陶记》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彩陶盆
陕县庙底沟出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彩陶盆
陕县庙底沟出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彩陶盆
陕县庙底沟出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彩陶盆
陕县庙底沟出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彩陶盆                                                       彩陶钵
陕县庙底沟出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彩陶盆
陕县庙底沟出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彩陶钵
陕县庙底沟出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陶瓶
南阳出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陶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陶罐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陶漏,那个时代就有,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第三展厅:走向文明。仰韶文化承前启后,是华夏文明生成的基础。聚落和人口的膨胀,城邦的出现,礼制的趋向规范,文字的萌芽,铜器铸造的肇始,是仰韶文化迈向文明的脚步。

石制工具
渑池县仰韶村出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石凿,                                                               石铲
渑池县仰韶村出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仰韶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仰韶文化的发现,石破天惊,揭开了中国考古研究的第一页,填补了中国史前文化的空白,推动了中国上古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的进程,奠定了“中华文明渊源”的基础。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小口尖底瓶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陶盆
三门峡市出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彩陶片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仰韶文化彩陶图案。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冥想空间,实际上是个观众出口处,螺旋形的构造,有点坐井观天的意境,边上的缺口,大约是通向外面世界的一条缝。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高大的土黄色墙体围合成上窄下宽的巨大柱形空间,光从上方和镂空的墙体照射进来。站在由卵石和石磨盘铺就的地面,或是坐在彩陶造型的座椅上,仰望高远的天空,一种与人类祖先的精神链接油然而生。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全国重点文保仰韶村遗址,就在博物馆附近。现在的保护范围更多的是田野。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仰韶村遗址由北而南,地势由高向低,呈缓坡状。遗址长约900米,宽约300米,面积近3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5米  。现在已经用房子罩起来了。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国家第一批文保单位,太著名了。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太早来了,这里没开门,通过玻璃,可以看到土层断面。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仰韶村遗址的考古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的新纪元,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篇章中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为后来发现并被命名的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奠定了规范化基础,起到了先河作用。仰韶村遗址发现后,在黄河流域陆续发现仰韶文化遗址5000余处,其中三门峡市有200余处。仰韶村文化东起豫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中心地区在豫西、晋南、陕东一带。出土的丰富实物资料,为研究仰韶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秋之晋豫(一七):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