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之夏(二九):邹城·峄山·下

标签:
丹丸峰冠子石小鲁台羊车故道观鳌台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继续在峄山的游览。下山途中,这石头我把它叫做回头望月。

一路下坡,见不到其他游客。

如果从东路上来,就是这里上五华峰。据说东路相对坡度比较缓,而西路的景点多。

经过丹丸峰,一样的怪石,看地图,原先的道路应该在前山,从舍身崖边上,经过长璧廊、快活林到万寿宫。

个人发现,还在这里的自然风景最好。前方是冠子石,耸立天半,宛若古代妇女的发髻,高度仅次于五华峰,为峄山之东峰。

丹丸峰因峰顶有一高5丈、粗8围、往东南倾斜、状如丹似丸的一巨石名丹丸石而得名。

经过“鳌”字壁,也是杨萱庭题。这是他1989年登临峄山时所书,此字高15米,宽8米。按1:1比例,30名能工巧匠历时120天完成这一举世佳作,时称汉字石刻之最。

经过小鲁台,这是我来峄山最要看的地方。这是明代石刻“孔子登临处”、“登东山而小鲁”。“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这个孔子曾登临的东山,一般有两种说法,一个是今之蒙山,另一处就是这里。不管哪一处,这回来山东我都到了。到这里的时间已经是10点50分了。

现在往下走,经过救苦殿,这也是一座新修复的寺院。

下来就是仙人洞。一巨大片石岩自北向南倾斜坦卧,大约有1200平方米,号称1亩8分3,南向有一窦为门,上刻“如天宫”三字,旁边还有“仙人洞”、“蓬莱仙岛”等刻石,这些刻石大多为元代或明代人所书。


经过观鳌台。

这下逐渐靠近山脚了。

金龟探海

这里有分叉道,决定走东道下到东门,一路还是怪石甚多。



远处,有马嘴石。


除了石景,还是石景。

这下豁然开朗了,没了树林的遮挡,但夏日中午的大太阳越来越烈了。

经过石门。

前面就是连心桥了。


一路下坡,见不到其他游客。

如果从东路上来,就是这里上五华峰。据说东路相对坡度比较缓,而西路的景点多。

经过丹丸峰,一样的怪石,看地图,原先的道路应该在前山,从舍身崖边上,经过长璧廊、快活林到万寿宫。

个人发现,还在这里的自然风景最好。前方是冠子石,耸立天半,宛若古代妇女的发髻,高度仅次于五华峰,为峄山之东峰。

丹丸峰因峰顶有一高5丈、粗8围、往东南倾斜、状如丹似丸的一巨石名丹丸石而得名。

经过“鳌”字壁,也是杨萱庭题。这是他1989年登临峄山时所书,此字高15米,宽8米。按1:1比例,30名能工巧匠历时120天完成这一举世佳作,时称汉字石刻之最。

经过小鲁台,这是我来峄山最要看的地方。这是明代石刻“孔子登临处”、“登东山而小鲁”。“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这个孔子曾登临的东山,一般有两种说法,一个是今之蒙山,另一处就是这里。不管哪一处,这回来山东我都到了。到这里的时间已经是10点50分了。

现在往下走,经过救苦殿,这也是一座新修复的寺院。

下来就是仙人洞。一巨大片石岩自北向南倾斜坦卧,大约有1200平方米,号称1亩8分3,南向有一窦为门,上刻“如天宫”三字,旁边还有“仙人洞”、“蓬莱仙岛”等刻石,这些刻石大多为元代或明代人所书。


经过观鳌台。

这下逐渐靠近山脚了。

金龟探海

这里有分叉道,决定走东道下到东门,一路还是怪石甚多。



远处,有马嘴石。


除了石景,还是石景。

这下豁然开朗了,没了树林的遮挡,但夏日中午的大太阳越来越烈了。

经过石门。

前面就是连心桥了。

前一篇:山东之夏(二八):邹城·峄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