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之夏(三):滨州·魏氏庄园·下

标签:
魏肇庆树德堂魏杰徙义堂福寿堂 |
分类: 鄂豫齐鲁 |
参观北大厅,中间五间,两侧各三间,是主人和子女的起居室,为二层阁楼式。这么喜庆的房间布置,是东厢房,为主人的小儿子魏杰居住。

中屋,展现的是庄园主魏肇庆夫妇。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也就是树德堂建成后的第九年,魏肇庆因风湿病复发去世,从此魏氏家族也逐渐衰败下来。

西厢房,为魏杰佣人居住。


东路这里,有私塾院。

还有不小的厨房。

照样是高大的院墙,以及和内室不小的距离。

北大厅东侧二楼,有吊桥和城墙直接相连,拉起吊桥,敌匪无法进入内宅;放下吊桥,宅内人可通过吊桥快速转移。



中屋,展现的是庄园主魏肇庆夫妇。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也就是树德堂建成后的第九年,魏肇庆因风湿病复发去世,从此魏氏家族也逐渐衰败下来。



东路这里,有私塾院。

还有不小的厨房。

照样是高大的院墙,以及和内室不小的距离。



城堡内生活功能设施齐全,设有石碾、石磨、裁缝房,砌有地窖可保存蔬菜,并挖有两眼砖砌水井,地下建有存煤池,还拥有贮粮(油)库。为解决冬季取暖,各房间内建有火墙、火炕及地暖设施。据传,城堡三年不开门,不靠外援,照样有吃有喝也有穿。


据说,魏肇庆一直恪守一夫一妻之家风。其妻为其生育二子二女。长子魏堃,曾在京任内阁中书,后弃职回乡管理族务。但举人出身的魏堃,明显缺少父亲的经商才能和兴趣,各地店铺放任族人和亲属自主经营,各店铺连年亏损,相继倒闭。蒲城当铺竟因一场大火烧得精光,家中积蓄甚至不够还押当人之债。还有一种说法是魏堃娶了5房妻妾,且吸大烟,“协和”一支败落始于他。


庄园一角的碉堡,固若金汤。

这样的墙体,不知道是否是当年的弹击孔。到魏肇庆的孙辈,己不得不靠变卖家产维持生计。据说当时周围村落的人们都来魏集收购拆旧的建筑材料及器具、古董等,一度曾形成一个旧货市场。但魏家对庄园的自损是局部的,并未伤筋动骨。土改,庄园内的一切设施,包括家具、摆设、衣物等均分给了当地农民,此时的庄园已成了一个空壳。

魏氏庄园,除了树德堂,还有徙义堂,目前只开放了一进院落。

位于村十字街的徙义堂建于清光绪18年(1892年),雄伟庄重,古朴典雅。徙义堂,为魏氏家族第十世魏肇祥所建,原有房子80余间,占地近5亩。

最后来到福寿堂,这是魏氏庄园“三堂”之一,该宅院不但建的早(同治四年,即1865年),而且质量好,建宅院究竟花了多少钱,也无证可考。“福寿堂”是魏振菖主持修建的私人宅第,原为五进大院,现仅存一进院。

修建树德堂的魏肇庆是魏振菖大哥魏振英的孙子,他应该叫魏振菖五爷爷,按照我们福建人的叫法,那就是五叔公。


修建树德堂的魏肇庆是魏振菖大哥魏振英的孙子,他应该叫魏振菖五爷爷,按照我们福建人的叫法,那就是五叔公。

据考证,魏振菖性格勇武豪迈,做事果断,好施与,每遇有乡里大事,往往能挺身而出。1885年,黄河在河南兰仪县(今兰考县)境内决口,洪水窜入大清河。秋7月,水势迅猛,惠民县的白龙湾漫溢而决口,近处的田庄尽皆被淹没。1856年春,当时的惠民县知县凌寿柏出银400两,倡议邑内士绅捐银修筑河堤并亲莅现场督工。魏振菖认捐制钱5000缗(铜钱1000文为一缗)修筑白龙湾河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