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2018-12-03 06:43:47)
标签:

文化

墓志

哀册

辽代

金元明清

分类: 关外东北
梁援墓志并盖
辽  乾统元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赵国夫人张氏墓志
辽  乾统七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枢密院史刘郎中娘子傅氏墓志
辽  乾统四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枢密院史刘郎中娘子傅氏墓志(背面,契丹文)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耶律庆嗣墓志并盖
辽  大安十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张公絮妻陈氏墓志
辽  寿昌三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张郁墓志
辽  寿昌三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相国贾师训墓志并盖
辽  寿昌三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圣宗皇帝哀册并盖
辽  太平十一年
1930年出土于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乡辽庆陵。方形,边长133、厚21.5厘米。

册文楷书,写于灰白色方石上,由张俭撰写,起始题“文武大孝宣皇帝哀册文”,分35行,满行36字,共1125字。册主姓耶律,名隆绪, 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崩于大福河行宫,追谥号为“文武大孝宣皇帝”,庙号“圣宗”,在位49年,享年61岁。哀册中记载了圣宗“开拓疆场,廓静寰瀛,东振兵威,辰卞以之纳款”的伟业。此册文字纵横排列整然一体,用笔遒劲,厚重庄严,既全面承袭了欧阳询的端正书风,也融入了当时主流书法的颜体。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圣宗钦爱皇后哀册并盖
辽  清宁四年
1930年出土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大阪镇白塔子乡庆陵中。盖高126.8厘米,宽126厘米,厚28.2厘米;志高124.2厘米,宽125.3厘米,厚28.2厘米。

册文书写在灰白色方形石上,为楷书,起始题“钦爱皇后哀册”,分25行,满行25字,共592字。册主姓萧氏,是兴宗的母亲,清宁初被尊为太皇太后,清宁3年(1057年)崩于会川行宫寿安殿,葬于庆州北别殿西阶,谥号“钦爱皇后”,清宁4年迁于永庆陵。此册是具有唐代端正书风的楷书精品,并受欧阳询书风的影响。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圣宗仁德皇后哀册并盖
辽  大康七年
1930年出土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大阪镇白塔子乡庆陵中。盖:高122厘米,宽122.5厘米,厚18.5厘米;志:高122.7厘米,宽123.1厘米,厚22.4厘米。
册文书写在灰白色方形石上,为楷书,26行,满行27子,共625字,没有界格,没有首题。册主姓萧,小名菩萨哥,是睿智皇后的外甥女,统和19年(1001年)被册封为齐天皇后,50岁时驾崩,大康七年(1081年)10月8日追谥为仁德皇后,从祖州迁灵柩于永庆陵。此册是一件流畅而紧凑的作品,刻工精细。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兴宗仁懿皇后哀册
辽  大康二年
1930年出土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大阪镇白塔子乡庆陵中。高132.8厘米,宽132厘米,厚32.8厘米。
兴宗皇帝,讳宗真字夷不堇,小字只骨,耶律隆绪长子,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八月驾崩,在位二十四年,葬于永兴陵。仁懿皇后萧氏,为辽兴宗耶律宗真的第二任皇后,小字挞里,父亲为钦爱皇后的弟弟萧穆之,重熙四年(1035年)被立为皇后,大康二年(1076年)三月,病故,葬于永兴陵,追谥号“仁懿皇后”。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道宗皇帝哀册并盖
辽  乾统元年
1930年出土于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乡辽庆陵。盖:高129.7厘米,宽130.4厘米,厚28.8厘米;志:高131.7厘米,宽130.7厘米,厚30.2厘米。
 册文书写在灰白色方形石上,为楷书,36行,满行37字,共1141字,首题“道宗仁圣大孝文皇帝哀册”。册主姓耶律,名洪基,字涅邻,小字查刺。兴宗耶律宗真长子。兴宗病死后继位。寿昌七年(1101年)正月崩于韶阳川行宫,在位46年,终年70岁,葬于永福陵,追谥号为仁圣孝文皇帝,庙号道宗,乾统元年(1101年)6月23日与宣懿皇后同时迁灵柩于庆陵的永福陵。此册文稳重统一,遒劲有力,与褚遂良的《孟法师碑》相仿,但比其更为肥厚,撇、捺,钩划舒展温厚。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道宗皇帝契丹文哀册并盖
辽  乾统元年
1930年出土于内蒙古市巴林右旗白塔子乡辽庆陵。盖:高134.6厘米,宽133厘米,厚27.6厘米;志:高135.3厘米,宽135厘米,厚27厘米。
 刻楷书兼行书契丹字37行。第一行刻契丹文字10个,翻译成汉文是“仁圣大孝文皇帝哀册文”,第二行至第三行所刻的契丹字,起始的两个字还没有被翻译出,以下就是撰文者的落款,第四行开始刻契丹字的册文。册文中第12、13、15、23、24、25、31、36、37行都经过改刻,与原来的刻字重合。这种契丹文字除了由一个原字代表一个契丹字外,多数是由两个至七个原字组成一个契丹字,在书写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此哀册却是行款整齐,实属难得,可以说是契丹字书法的佳品。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道宗宣懿皇后哀册并盖
辽  乾统元年
1930年出土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大阪镇白塔子乡庆陵中。盖:高130.5厘米,宽128.8厘米,厚30.8厘米;志高:130.8厘米,宽130.8厘米,厚31.4厘米。
册文书写在灰白色方形石上,为楷书,34行,每行32字,共954字,由张琳撰文,首题“宣懿皇后哀册”。宣懿皇后是道宗的皇后,姓萧氏,小字观音,是钦爱皇后弟弟枢密使萧孝惠的女儿,清宁初被立为懿德皇后。大康元年(1075年)十一月,宰相耶律乙辛等人向辽道宗进《十香词》诬陷萧后和伶官赵惟一私通。萧观音被道宗赐死,其尸送回萧家。乾统元年(1101年)六月天祚帝追谥祖母为宣懿皇后,葬于庆陵。此册是深受唐朝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风格影响的作品,厚重气派,每一字每一划都很严谨精到,是一幅当受“颜筋柳骨”美誉的作品。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道宗宣懿皇后契丹文哀册并盖
辽  乾统元年
1930年出土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大阪镇白塔子乡庆陵中。边长13厘米、厚32厘米。
册文书写在灰白色方形石上,刻楷书兼行书契丹文字30行,第一行刻契丹字7个,第二行至第三行所刻的契丹字除了在撰写人耶律固的职衔中“检校国子祭酒”、“赐绯鱼袋”之间多了四个契丹字外,其余与道宗皇帝的哀册完全相同,从第四行起为契丹字哀册文。契丹文有大、小字之分,因为道宗和宣懿皇后哀册上的契丹文字,是由契丹原字组成,故而专家们认定它们是契丹小字。此册全文为契丹文字,由于契丹文字特殊的结构规律,其文字的大小难以统一,但因为其笔意一致,并没有给人不和谐的感觉,书法灵活,起笔、转笔稳健。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金元明清时期(公元1115-1912年)
      金元明清时期辽宁地区遗留的众多石刻是几代王朝经略东北,加强边疆管理,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封建统治的实录,也是各族人民建设和保卫国家的真实写照。其中明代碑志是记述“九边之首”辽东的重要历史实证,清代碑志则是记录满族崛起及明亡清兴的重要铭刻。清代,许多学者、金石家对前代石刻碑志的研究日益深入,著作迭出。史学家也十分重视从石刻碑志中发掘新的史料,金石学日渐流行,成为考古学的前身。    


吴舜辟墓志
金  天德三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李元勋墓志并盖
明  万历四十六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武略将军王瑄墓志并盖
明  景泰二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孙贵墓志并盖
明  弘治十五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孙贵妻项妙明墓志并盖
明  正德十五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胡氏残碑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宋国忠墓志并盖
明  嘉靖三十七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温庄长公主墓志并盖
清  康熙二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江南江西总督马鸣佩墓志
清  康熙五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马世济夫人董氏墓志并盖
清  康熙二十二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广西巡抚马雄镇及夫人李氏合葬墓志并盖
清  康熙二十二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淮阳总督马元凯(世济)夫人董氏、连氏合葬墓志并盖
清  康熙五十六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马国桢(贞庵)及夫人程氏合葬墓志并盖
清  雍正十三年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马国桢夫人何氏墓志并盖
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