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十日:沈阳·东陵公园·上

标签:
旅游努尔哈赤福陵一百单八蹬神功圣德碑 |
分类: 关外东北 |
沈阳的故宫、北陵,我80年代就去过了,所以这天上午老倪去,我就另外安排走东陵公园。不愧叫东陵呀,位于东郊,够远的,好在火车站有走这条线的公交,不必换乘,九点钟就到了大门口。
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大门外的广场,真是宽大。

陵园前东西两侧各耸立石牌楼一对。石碑楼也叫下马牌楼,为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楼,横坊上有斗拱,二龙戏珠等纹饰。正中心刻有文字及各种瑞祥图案,文字朝外,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治”整个牌坊的雕工古朴、典雅、精美。

彩旗招展。

大门前还有石狮一对,华表一对,配上参天的古树,很有威严。

细看华表。


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大门外的广场,真是宽大。

陵园前东西两侧各耸立石牌楼一对。石碑楼也叫下马牌楼,为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楼,横坊上有斗拱,二龙戏珠等纹饰。正中心刻有文字及各种瑞祥图案,文字朝外,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治”整个牌坊的雕工古朴、典雅、精美。

彩旗招展。

大门前还有石狮一对,华表一对,配上参天的古树,很有威严。

细看华表。

东陵,正式的名称叫福陵。2004年7月1日,它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正红门为三楹单桅歇山式仿木架结构,上顶铺满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黄。拱门三道,彩油为饰,上有染金门钉及兽面“铺首”、三道拱门,正中一间叫“神门”,是供所谓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


看看正红门的装饰,眼花缭乱呀。

进入神道区,神道两侧成中轴对称,整齐的排列着一对石望柱和四对石象生。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相传犼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让其守陵。石象生依次为狮、虎、马、骆驼。



园林中,游客不多。发现松鼠不少,很是活跃。

石像生,两两对望。

对神道的设置,清代陵墓有一项特殊的规定,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必须修建一座建筑做隔断、名曰“一眼望不断”,寓意大清江山万事一系。为此福陵不仅建有神功圣德碑,而且根据地理条件还修有一百零八蹬。起到双层隔断作用,这是福陵区别于其它清陵之处。




走过神桥,便会看到碑楼,碑楼建于公元1688元,重檐歇山式建筑。四面券门,下为须弥座式台基。


碑亭呈正方形,九脊重檐歇山式,飞檐斗拱。看得这么鲜艳,最近应该有翻盖过。

正中立着康熙皇帝亲笔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是用满汉两种文字雕刻的,上面详细的定述了努尔哈赤的生平,创业的艰辛以及丰功伟绩,福陵的神功圣德碑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每当阴雨天气,碑身的背面会显现宽袍大袖,飘飘然如踏云而来观音侧身像,所以又称观音石,

负重的赑屃



腾龙图案的红墙,很皇家。

看看正红门的装饰,眼花缭乱呀。

进入神道区,神道两侧成中轴对称,整齐的排列着一对石望柱和四对石象生。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相传犼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让其守陵。石象生依次为狮、虎、马、骆驼。

据说,石马是仿当年努尔哈赤的坐骑龙马——一种典型的蒙古马雕刻的。

整个园区,林木茂盛。

园林中,游客不多。发现松鼠不少,很是活跃。

石像生,两两对望。

对神道的设置,清代陵墓有一项特殊的规定,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必须修建一座建筑做隔断、名曰“一眼望不断”,寓意大清江山万事一系。为此福陵不仅建有神功圣德碑,而且根据地理条件还修有一百零八蹬。起到双层隔断作用,这是福陵区别于其它清陵之处。

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相传犼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让其守陵。

神道尽头便是与两座“神桥”相连接的,巧妙依山势而建的“福陵天蹬”;俗称“一百零八蹬”,“欲知福陵绝佳处,石阶送尔上天登”

福陵天蹬是明清皇陵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古代人相信天上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一百单八蹬”寓意将天罡地煞星踩于脚下,以保平安无事,也以此显示至高无上的皇权。

走过神桥,便会看到碑楼,碑楼建于公元1688元,重檐歇山式建筑。四面券门,下为须弥座式台基。

四周树木遮盖。

碑亭呈正方形,九脊重檐歇山式,飞檐斗拱。看得这么鲜艳,最近应该有翻盖过。

正中立着康熙皇帝亲笔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是用满汉两种文字雕刻的,上面详细的定述了努尔哈赤的生平,创业的艰辛以及丰功伟绩,福陵的神功圣德碑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每当阴雨天气,碑身的背面会显现宽袍大袖,飘飘然如踏云而来观音侧身像,所以又称观音石,

负重的赑屃

大树下乘凉。果然是淡季,边上的小贩都不叫唤。

后一篇:东北十日:沈阳·东陵公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