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衢州:江山廿八都·下

标签:
旅游文昌宫浙闽枫岭营总府珠波桥枫溪杂谈 |
分类: 浙江安徽 |
廿八都建筑集南方情调及北方风格于一体,被称为“民间建筑博览馆”。民居大多依据自然地形,依势而建,疏密相宜,错落有致。其基本布局不同于水乡的“四水归堂”,而是平面为长方形四合院格局,二进一天井,三进两天井,也有三进一天井。

整个古镇呈走廊型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建筑依古道两侧而建,北为浔里街,以住宅为主;南为枫溪街,以经商为主。古镇在清同治年间处于鼎盛时期,光饭铺、酒店就有50多家,南北杂货批发商有40多家。

好几家都没开门,只能看个外观。





整个古镇呈走廊型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建筑依古道两侧而建,北为浔里街,以住宅为主;南为枫溪街,以经商为主。古镇在清同治年间处于鼎盛时期,光饭铺、酒店就有50多家,南北杂货批发商有40多家。

好几家都没开门,只能看个外观。




文昌宫,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1570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三进二天井,左右为厢房,沿轴线依次为照壁、庭院、前殿、天井、正殿、后殿等。文昌阁有两大功能,一是供奉文昌帝和魁星,二是用来作为地方学子读书会文的场所,起书院或义塾的作用。


虽然廿八都人靠经商致富,但内心却始终无法摆脱"学而优则仕"的情结,他们的愿望和梦想早已飞出大山,飞向遥远的京都。于是同时他们也留下了300余幅彩绘在大文昌阁的梁、枋、藻井间,用"悬梁刺股"、"衣锦还乡"来激励后代。

正殿为三层楼,阁作重檐飞角,整幢建筑的木雕艺术和丰富彩画极具特色。全部雀替、牛腿、樘门、窗扇均以浮雕或透雕装饰。


正殿为三层楼,阁作重檐飞角,整幢建筑的木雕艺术和丰富彩画极具特色。全部雀替、牛腿、樘门、窗扇均以浮雕或透雕装饰。

两旁重现当年学子读书的场面。有意思的是文昌宫竣工是1909年,其时科举早已废除,外面的世界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离辛亥革命枪响也只有两年了,这或许就是因为这里消息闭塞的地理环境所致。

正殿中的文昌帝君。



正殿中的文昌帝君。



另一侧,还在读着四书五经的梦想学而优则仕的一班人。

文昌广场,大约是新建的,让游客有个宽大的地方。

广场上,一个戏台,可以用来表演节目。


出了文昌宫,是武官衙门。

廿八都古镇史有“操七闽之关键,巩两浙之藩篱“之称,在仙霞古道开辟之后,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仙霞岭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东南锁钥,入闽咽喉”,据说明末清初,郑成功幼年时曾随父在此守军。这当中,浙闽枫岭营总府就是见证廿八都军事历史的地方。

北宋(1071年)江山设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廿八,因而得名廿八都后便成为军事重镇,关隘拱列。东有安民关,南有枫岭关,西有六石关,北有仙霞关,关关险峻,易守难攻。廿八都的起源就缘于军事。很长的一段时间,廿八都防卫严密,镇守此处,就是福建的大门呀。

珠波桥,廿八都的北部进出通道,我们没有上桥,而是来到桥下的枫溪,看水边的风景。

沿着溪流,一路前行。

东升桥一角,可惜桥这边的新翻盖的楼房。破坏了它的风格。

最后来到廿八都的方言馆,主要介绍这里独特的千百年的语言融合。


珠波桥,廿八都的北部进出通道,我们没有上桥,而是来到桥下的枫溪,看水边的风景。

沿着溪流,一路前行。

东升桥一角,可惜桥这边的新翻盖的楼房。破坏了它的风格。

最后来到廿八都的方言馆,主要介绍这里独特的千百年的语言融合。

廿八都居民既以全国各地移民为主,自然带来各地方言,据统计,目前这个总人数仅万人的镇上就有140多个不同的姓,是名副其实的百家姓古镇。同时镇上还保留着浙南、浙西、赣东、闽南、闽北、徽州等地十三种不同的方言,所以,大家又把它誉为方言王国。这在以宗亲氏族为主聚居、同姓同源语言相通的中国农村社会中显得非常罕见。

古老的民居,展现当年的民众融合过程,有溯源追思的意义。


古老的民居,展现当年的民众融合过程,有溯源追思的意义。

前一篇:盛夏衢州:江山廿八都·上
后一篇:盛夏衢州:江山仙霞关·保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