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齐鲁:威海·刘公岛·走过历史遗迹

标签:
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黄建勋林履中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甲午战争,除了著名的邓世昌,牺牲的大多是福州籍的海军将领。必须向他们致敬!
定远号管带、福建侯官人刘步蟾;镇远舰管带、左翼总兵、林则徐胞弟曾孙林泰曾;经远舰管带、总兵福建侯官人林永升;超勇号管带、福建永福人黄建勋;扬威号快船管带、闽侯青圃人林履中。
还有英勇作战的靖远舰管带、福建闽侯人叶祖珪,战后撤职,再后复出。来远舰管带、福建闽侯人邱宝仁,战后撤职,回乡不再复出。
丁汝昌纪念馆原为丁汝昌寓所,建于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丁汝昌携家眷进居刘公岛,在此居住达六年之久。威海卫水陆营务处提调、二品顶戴牛昶昞在丁汝昌自杀后,以提督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将北洋舰队的十一艘军舰和所有的军用物资无条件的交给日军。战后他将投降的罪名推到已死的丁汝昌身上,致使丁汝昌蒙冤15年之久。

该建筑为砖石结构,由左中右三套院落组成,占地约15000平方米。院内有一株百年紫藤,是丁汝昌亲手所植,至今仍根深叶茂。大门两侧为门房,如今是介绍丁汝昌生平的展室。

西院为内寓,东院为侍从住房,中院为丁汝昌办公会客的地方。中院与东、西院有圆门相通,如今陈列着丁汝昌生前用过的部分家什、字画。

再过来,是英国海军刘公岛基地司令部。1895年春,甲午战争结束,刘公岛在被日本人强占了三年之后,又落入英帝国主义手中。所以,我们在参观中,思绪还在甲午战争中的时候,又得穿插到鸦片战争的历史中。

再往西,是英国海军陆战队营房。

地面上的建筑是英国海军陆战队营房。

而地表却是水师学堂建筑遗址。


往北,这一片,都是原先的水师学堂,现在的建筑是新建的。

刘公岛的西南部,就是铁码头。原是北洋海军舰艇的停泊之所,1891年竣工。虽然几经维修改造,但基本维持原貌。1971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建了突堤“丁”字形引桥。

对岸,那是威海市区。

铁码头长约数百米,墩桩全部用厚铁板钉成方柱,径四、五尺,长五、六丈,中间灌入水泥,凝结如石,直入海底。 至今仍为海军所使用。

蒸馏所旧址。英租之前,岛上居民用水主要靠岛上地下水井和两个集蓄雨水的水塘。英国人认为来自不太深的井水易受污染,不适合饮用和食用。1903年在铁码头处建了这座蒸馏塔,安装了一套海水淡化装置,每天能出蒸馏水70吨,而供水设备的储水器可储存109吨。

这一带房子的修复,仿佛又到了英租时期。


拐入岛中心区域,有炮台塑像。

共济会会馆旧址。共济会是欧美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民间组织,产生于英国并随其对外殖民扩张而散布于世界各地。租占威海卫后,到威海卫的英国人,特别是英国海军,就有很多是共济会会员。1902年共济会在刘公岛设立分会,称德恩垂共济会。该会成立之初,租用房子为活动场所。由于所租房子年久破损,难以适应开展活动的需要,遂决定通过会员捐资,兴建自己的会馆。1910年5月完工,名共济会德恩垂会馆。当年6月6日在会馆举行了正式的开业典礼。
德恩垂会馆的落成,为共济会会员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社交的场所。里面的俱乐部,
每天从上午十一点起一直开放到午夜,给会员提供聚谈、宴饮的安静角落,帮那些远征殖民地的英国官兵聊解思乡之情。

2011年4月16日,台湾梅花鹿和长鬃山羊落户威海刘公岛,并于当年5月28日正式与游客见面。2011年8月7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刘公岛挂牌。

刘公岛森林公园,一部分成了两岸交流基地。

登高望远,本想一路上山,结果被拦,说是里面正在改造,暂时不开放。

不得不一路再下山,走回渡船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