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齐鲁:青州·范公亭公园

标签:
龙兴寺遗址三贤祠李清照顺河楼唐楸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青州博物馆边上,有范公亭公园,说实话,我们是顺路参观。据说这里地势低洼,是乘凉的好地方,但即使只是初夏,临近中午,还是挺热的。

古老的护城河,花木隐翳,杨柳参天。一溪清流在杨柳间随意流淌,曲径通幽,得趣天然。以后人们挖塘建洋溪湖,改永济桥为三孔拱桥,遂成青州继偶园后的第二个公园,为青州人进城必游之处。

穿绿阴,过小桥,湖西就是顺河楼,彩窗临水,垂柳斜掩,景色俏美,有一首歌在回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在青州生活了十三年,与顺河楼渊源颇深,留下来大量佳作和故事。这里,有她一生中的最美好时光。为了纪念她,1988年在范公亭公园内建李清照纪念馆,有归来堂、金石斋、易安室、人杰亭、词廊等景点。

某年,重阳节李清照作《醉花阴》词,寄给在外的丈夫。赵明诚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友人最为赞叹的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顺河楼建于何年不可考,因位于青州西门外的南阳河西岸,被李清照诗词中称为“西楼”,清咸丰年间重修。它与古青州西门隔河相对,中连永济桥,彩窗临水,垂柳斜掩,景色俏美。著名《一剪梅》的“月满西楼”中的“西楼”便是指顺河楼。


古老的护城河,花木隐翳,杨柳参天。一溪清流在杨柳间随意流淌,曲径通幽,得趣天然。以后人们挖塘建洋溪湖,改永济桥为三孔拱桥,遂成青州继偶园后的第二个公园,为青州人进城必游之处。

穿绿阴,过小桥,湖西就是顺河楼,彩窗临水,垂柳斜掩,景色俏美,有一首歌在回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在青州生活了十三年,与顺河楼渊源颇深,留下来大量佳作和故事。这里,有她一生中的最美好时光。为了纪念她,1988年在范公亭公园内建李清照纪念馆,有归来堂、金石斋、易安室、人杰亭、词廊等景点。

某年,重阳节李清照作《醉花阴》词,寄给在外的丈夫。赵明诚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友人最为赞叹的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顺河楼建于何年不可考,因位于青州西门外的南阳河西岸,被李清照诗词中称为“西楼”,清咸丰年间重修。它与古青州西门隔河相对,中连永济桥,彩窗临水,垂柳斜掩,景色俏美。著名《一剪梅》的“月满西楼”中的“西楼”便是指顺河楼。

李清照的创作,独成婉约一派,还有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包含铮铮硬骨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威望。边上这石幢,以为是文物,结果近前看,是现代的。

顺着湖边南行,宛如南国风光。

来到三贤祠,这是范公亭公园的重点。进门另外购票。

范公亭的名称,始于北宋。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赴颖州途中。人们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亭为六角飞檐,顶开圆孔,与井泉上下相对。其亭之柱上木下石,别具风格。井亭迎面的柱子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井养无穷兆民允赖,泉源不竭奕世流芳。

亭子边,古树参天。

唐楸,够有历史的。

亭子背面柱子上也有一副对联,写着:四境著闻行若无事,千年遗址因其自然。

祠后崇台之上建后乐堂,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青州知府夏一凤所建。

来的时候,有学生集体来参观,没多久,这里就已经相当幽静了。

整个三贤祠占地不多,走不了多久就转好了。

范公亭东有三贤祠,为后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之所。院子中,还有三贤的个人介绍图版。

整一个三贤祠,淹没在绿荫之下,显得古朴,不张扬。


顺着湖边南行,宛如南国风光。

来到三贤祠,这是范公亭公园的重点。进门另外购票。

范公亭的名称,始于北宋。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赴颖州途中。人们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亭为六角飞檐,顶开圆孔,与井泉上下相对。其亭之柱上木下石,别具风格。井亭迎面的柱子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井养无穷兆民允赖,泉源不竭奕世流芳。

亭子边,古树参天。

唐楸,够有历史的。

亭子背面柱子上也有一副对联,写着:四境著闻行若无事,千年遗址因其自然。

祠后崇台之上建后乐堂,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青州知府夏一凤所建。

来的时候,有学生集体来参观,没多久,这里就已经相当幽静了。

整个三贤祠占地不多,走不了多久就转好了。

范公亭东有三贤祠,为后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之所。院子中,还有三贤的个人介绍图版。

整一个三贤祠,淹没在绿荫之下,显得古朴,不张扬。

东向上坡,经过龙兴寺遗址,这里出土过著名的龙兴寺佛像,现在装饰成公园的模样,一片绿里透黄,红叶插花。
前一篇:初夏齐鲁:青州博物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