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2018-08-08 06:46:23)
标签:

齐陵镇

古车陈列馆

春秋殉车马

西天寺

牛车

分类: 鄂豫齐鲁
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位于淄河东岸的临淄区齐陵镇。实际上离市区不远。1990年,为配合济青高速公路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部门在后李文化遗址发掘了一处春秋时代的大型殉车马坑,其规模之大、配套之齐全、马饰之精美、保存之完好,为当代之冠,被列为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4年9月9日,辟建为古车博物馆。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这家博物馆,参观是需要门票的,停车免费。冒着大太阳,走上台阶,还需要走一段露天才进入馆内。墙内,镶嵌着古代的马车石像。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这样的画像,可能仿自汉画。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进入门洞,迎面是大型汉白玉壁雕“运载千秋”,它以浮雕艺术形式反映了车乘发展历史,其内容由车战、轮运和未来三部分组成,说明车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同时又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古车陈列馆在楼上、楼下设三个展厅。陈列以时代先后为序,通过大量的文物实物、模型古车复原、照片、图片和文字,展示了车、轿辇的产生发展,技术改进的历程及车马在战争、交通、运输和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这是周代驷马车示意图。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商代晚期曲衡车(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车资料复原)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西周中期曲衡车(根据陕西长安出土的散件遗物复原)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春秋战车(根据本地车马坑复原)马头上的饰件精美多样,有嵌络、铜串饰,也有铜泡式。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第二展厅,首先看到的是按照临淄田齐王陵战国墓出土的实物资料制作的战国战车,具有车辕短、轨距小、轻便灵活的特点。秦车则是依据秦始皇陵2号铜车马仿制的实用车。汉代车的代表是一辆供高级贵族所乘的安车和诸葛亮制造的木牛车,特别引人入胜。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第三展厅陈列的车辆尤为丰富,有妇女乘坐的通幰牛车,有专门供皇帝出行乘坐的豪华唐辂和以象驾辕的明辂(金辂),也有辽代使用的高大驼车,等等。
南北朝牛车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少见的驼车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明清时期的马车,居然还有炮车。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穿过一条长长的甬道,走到位于济青高速公路路基底部的春秋殉车马展厅,春秋殉车马以原地原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中国古车博物馆特色的重要展示部位。
首先看到的是二号坑,南端与一号坑齐,长8米,宽3米,有车3辆,马6匹。车马分葬,车在下、马在上,所以游人只能看到马骨。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二号坑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对面是一号坑。原车木已经腐朽,在黄土中留下了车的痕迹,车上的铜饰件仍在原部位放置完好。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一号坑全长32米,宽5米,殉车10辆,马32匹,其中6辆车每车4匹马驾挽,4辆车每车2匹马驾挽。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从车的大小形式分析,车分为两类,小型车是战车,大型的为运东西的辎重车。马骨架保存十分完好。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走出博物馆,外面一片原野。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顺路来到临淄西天寺,看佛像。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来的不是时候,其他地方都关着,只有这院子中的佛像,可以参观。石佛原在齐陵镇朱家终村的康山寺,该寺早已名存实亡,石佛成了康山寺最后的遗产,1985年将它移置到了齐都镇石刻馆里。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中午吃饭赶时间便餐,一晚山东牛肉面,几张饼。说真的,这饼真好吃。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初夏齐鲁: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