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齐鲁:淄博·博山颜文姜祠

标签:
章丘香亭顺德夫人无梁殿金代壁画墓 |
分类: 鄂豫齐鲁 |
本次的山东行,主要目标是淄博的齐文化,所以离开济南的第一站,就是博山的颜文姜祠,那可是全国的文保。早饭后开着林同学的车子离开在山东武术馆附近的酒店,走G309经过章丘,到了淄博境内,转G205。想不到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国道还有路卡,永远的收费。9点40分,我们就来到位于博山区的颜文姜祠堂前。

门口有国家文保碑和市级文物碑,中间的这个石碑啥也看不出。

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依山而建。据元代《齐乘》记载:颜文姜祠,后周建(公元 557-581 年)建,唐朝天宝五年(公元 764 年)更建。熙宁八年宋神宗敕封颜文姜 " 顺德夫人 " ,对祠庙进行扩建,以后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为典型明清风格,为 1984 年再次修葺。看门口的牌子,博山的文物局也设在这里。

山门,坐北朝南,歇山顶,单檐琉璃瓦,前后均有斗拱,门上悬“颜文姜祠”匾额,系书法家舒同于1982年秋题写。山门两侧有石狮1对。

门内顶梁有“大清乾隆三十四年岁次乙丑六月吉旦中书科中书蒋今长重建”,“时大清道光八年岁次戊子桂月吉旦重修”和“公元一九八二年九月重修”三道嵌梁。两尊高达四米的木雕彩绘门神的威严,左边是银盔素甲手持方天画戟的平辽王薛仁贵,右边是金盔金甲高举十三节豹尾钢鞭的鄂国公尉迟敬德。所以梁上的牌匾也列明了身份。不知道为何这里把秦琼换成了薛仁贵。

山门内迎面便是香亭,青砖辅壁,门是朱色,亭内供奉的是颜文姜木雕金身坐像。亭檐下悬着一方牌匾,上面写着“顺德夫人”四个字,是宋代熙宁八年(1075)年,宋神宗敕封颜文姜号。

香亭两侧各立有古碑两通,高三米多,是宋代遗物。

过香亭便是名闻遐迩被咏为“孝水澄清遗妇泽”的灵泉了,它位于正殿前院中心,四周有雕栏环抱,柱头上有狮、兽、莲等石雕。据说这便是孝妇河之源,汛期的时候,泉水会从正殿殿基下的涵洞里涌出,甘洌清冷。后面便是正殿。

正殿,俗称“无梁殿”。是颜文姜祠的主体建筑歇山顶,单檐斗拱,木架结构,上覆琉璃瓦。殿前檐下有木制卷廊,檐枋皆饰以彩绘,殿内顶梁上有“大清顺治丁酉九月吉旦钦命督抚,山东领尚书孙廷铨、御史赵班玺重建”、“中华民国拾叁年岁次甲子荷月上浣吉旦邑重修”、“1982年大修”三道嵌梁。



殿内塑有高达三米的颜文姜木雕金身坐像,端庄慈祥。两侧有为其站班的五位先生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山门、香亭、正殿,吃颜文姜祠的最重要部分。面积不大。我们来的时候,不见其他游客。

正殿后面,是寝殿等建筑,看到又在维修了。

木头建筑,存世的时间和石头无法比,过了几十年都要换。文物保护到了最后,也就剩下原址。

这样的斗拱,应该都没有明清以前的了。

院内还有不少其他一些古代的石雕,可能是文保单位收集的。

这里,还有一座金代壁画墓,原位于博山神头北端。1990年10月在基建中发现,并由市、区文博部门进行了清理发掘。该墓已于1990年底整体迁至颜文姜祠内保护、陈列。 该墓底部呈方形,卷顶,长宽各1.6米,由墓门、墓道、墓室构成。墓门以精湛的砖雕技艺仿木建筑雕出挑檐斗拱,气势恢宏的门楼,装饰彩绘的云头图案和缠枝牡丹纹饰依稀可见。墓门高2.8米,宽1.5米,门洞呈半圆状,极具少数民族风格,门用青砖“人”字形封砌。从外面看整个墓室上部又呈圆形,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典型模式。


门口有国家文保碑和市级文物碑,中间的这个石碑啥也看不出。

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依山而建。据元代《齐乘》记载:颜文姜祠,后周建(公元 557-581 年)建,唐朝天宝五年(公元 764 年)更建。熙宁八年宋神宗敕封颜文姜 " 顺德夫人 " ,对祠庙进行扩建,以后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为典型明清风格,为 1984 年再次修葺。看门口的牌子,博山的文物局也设在这里。

山门,坐北朝南,歇山顶,单檐琉璃瓦,前后均有斗拱,门上悬“颜文姜祠”匾额,系书法家舒同于1982年秋题写。山门两侧有石狮1对。

门内顶梁有“大清乾隆三十四年岁次乙丑六月吉旦中书科中书蒋今长重建”,“时大清道光八年岁次戊子桂月吉旦重修”和“公元一九八二年九月重修”三道嵌梁。两尊高达四米的木雕彩绘门神的威严,左边是银盔素甲手持方天画戟的平辽王薛仁贵,右边是金盔金甲高举十三节豹尾钢鞭的鄂国公尉迟敬德。所以梁上的牌匾也列明了身份。不知道为何这里把秦琼换成了薛仁贵。

山门内迎面便是香亭,青砖辅壁,门是朱色,亭内供奉的是颜文姜木雕金身坐像。亭檐下悬着一方牌匾,上面写着“顺德夫人”四个字,是宋代熙宁八年(1075)年,宋神宗敕封颜文姜号。

香亭两侧各立有古碑两通,高三米多,是宋代遗物。

过香亭便是名闻遐迩被咏为“孝水澄清遗妇泽”的灵泉了,它位于正殿前院中心,四周有雕栏环抱,柱头上有狮、兽、莲等石雕。据说这便是孝妇河之源,汛期的时候,泉水会从正殿殿基下的涵洞里涌出,甘洌清冷。后面便是正殿。

正殿,俗称“无梁殿”。是颜文姜祠的主体建筑歇山顶,单檐斗拱,木架结构,上覆琉璃瓦。殿前檐下有木制卷廊,檐枋皆饰以彩绘,殿内顶梁上有“大清顺治丁酉九月吉旦钦命督抚,山东领尚书孙廷铨、御史赵班玺重建”、“中华民国拾叁年岁次甲子荷月上浣吉旦邑重修”、“1982年大修”三道嵌梁。



殿内塑有高达三米的颜文姜木雕金身坐像,端庄慈祥。两侧有为其站班的五位先生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山门、香亭、正殿,吃颜文姜祠的最重要部分。面积不大。我们来的时候,不见其他游客。

正殿后面,是寝殿等建筑,看到又在维修了。

木头建筑,存世的时间和石头无法比,过了几十年都要换。文物保护到了最后,也就剩下原址。

这样的斗拱,应该都没有明清以前的了。

院内还有不少其他一些古代的石雕,可能是文保单位收集的。

这里,还有一座金代壁画墓,原位于博山神头北端。1990年10月在基建中发现,并由市、区文博部门进行了清理发掘。该墓已于1990年底整体迁至颜文姜祠内保护、陈列。 该墓底部呈方形,卷顶,长宽各1.6米,由墓门、墓道、墓室构成。墓门以精湛的砖雕技艺仿木建筑雕出挑檐斗拱,气势恢宏的门楼,装饰彩绘的云头图案和缠枝牡丹纹饰依稀可见。墓门高2.8米,宽1.5米,门洞呈半圆状,极具少数民族风格,门用青砖“人”字形封砌。从外面看整个墓室上部又呈圆形,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典型模式。

透过玻璃罩,看几眼,内部的壁画。
后山,是扩建的景区,大约当地有关部门觉得原来面积太小,收费不好意思。
山上,都是新的建筑,打造孝文化的主题。好几个房间,都是二十四孝的形象标示。对我来说,意义不大,还不如登高看看博山的地貌。
后一篇:初夏齐鲁:淄博·淄川蒲松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