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齐鲁:济南·长清灵岩寺·上
标签:
千佛殿开堂疏凤檀五步三泉五花殿 |
分类: 鄂豫齐鲁 |
灵岩山在济南的长清,距离有点远,本想安排一天走这里,结果林同学安排,自驾模式启动,就只要半天了。走绕城,然后是京福国道,路上挺方便。





五花殿遗址,又名五花阁,位于大雄宝殿以北,是宋景佑(1034—1038年)年间,由琼环长老创建,明清时重修,都毁于火灾。据《灵岩志》记载:“阁架两层龟首四出,备极精工,前人称为天下第一”。

该殿全为石料砌筑,上祀三大士:中为观音、左为文殊、右为善贤,下祀圆通菩萨,四面各五间,各辟一门洞,有回廊围绕,看到残迹,想象当年的辉煌。

五花殿旁,展示现存八棱石柱及复莲柱础等,为宋代遗物。


汉柏。柏树下有明万历三十六年刻《汉柏纪》石碑一块。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岩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

这是山门,需要购票而入。自东晋开始创寺,佛图澄的高足僧朗在此建寺,历史够悠久的。

山门内,左右为哼哈二将。



这是山门,需要购票而入。自东晋开始创寺,佛图澄的高足僧朗在此建寺,历史够悠久的。

山门内,左右为哼哈二将。


天王殿,不是正对着桥,看来当初修建是按照山川形势。

天王殿建于明朝,单檐硬山顶,石狮子把门,两边以穿插枋连成一整体,砖墙红壁。

两侧是钟鼓楼,也是砖体结构。上层是空的,方便晨钟暮鼓的宣扬。

看这形制,并不高大,没有现代许多寺庙的张扬。

中轴线,是庙宇重要殿堂的所在。看这样子,也不高大,倒显得树木的巍峨。


天王殿建于明朝,单檐硬山顶,石狮子把门,两边以穿插枋连成一整体,砖墙红壁。

两侧是钟鼓楼,也是砖体结构。上层是空的,方便晨钟暮鼓的宣扬。

看这形制,并不高大,没有现代许多寺庙的张扬。

中轴线,是庙宇重要殿堂的所在。看这样子,也不高大,倒显得树木的巍峨。

天王殿东侧有唐、宋、金、元、明、清代等多块石碑。





北宋熙宁三年即1070年的《勒赐十方灵岩寺碑》,上面写着今后“…选差有德行心力僧一名充寺主,及许令于在京或外处指摘五七人,同共寺院住持勾当…”。碑文记载了当年宋神宗赐灵岩寺为十方禅院,确定行祥为寺院主持,碑的后四行中有王安石的名字,在北宋,朝廷对灵岩寺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从碑文中可以知道,确立主持需要很多部门的确认,以及皇帝的钦定;这是金代的《田园记碑》,碑额有党怀英书写,文章是济南人周弛所作,由赵枫书写,是金代的名碑,碑后有灵岩寺的四方地界地图,是我国古地图的珍品。

左右各一,根据左边这幢比较旧。


大雄宝殿,原名为献殿,是佛教寺院中的正殿,建于宋嘉佑年间(公元1102-1110年),是寺僧诵经礼佛的地方,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鲁藩捐塑三大士像于其内后,更名为大雄宝殿。

五花殿西侧,有一千年古树,叫“摩顶松”。传说与唐代的名僧义净有关,义净是齐州(今济南)人,在长清境内土窟寺出家,曾赴印度取经。后来有人在此树西侧栽了柿子树,取“百(柏)事(柿)如意”的谐语,以示吉祥。


五花殿遗址,又名五花阁,位于大雄宝殿以北,是宋景佑(1034—1038年)年间,由琼环长老创建,明清时重修,都毁于火灾。据《灵岩志》记载:“阁架两层龟首四出,备极精工,前人称为天下第一”。

该殿全为石料砌筑,上祀三大士:中为观音、左为文殊、右为善贤,下祀圆通菩萨,四面各五间,各辟一门洞,有回廊围绕,看到残迹,想象当年的辉煌。

五花殿旁,展示现存八棱石柱及复莲柱础等,为宋代遗物。


汉柏。柏树下有明万历三十六年刻《汉柏纪》石碑一块。

东面,三泉相临,俗称“五步三泉”。泉水从石涧中冒出,泉水甘冽,终年不竭,注入一石池中,宛如明镜,“镜池春晓”即出于此。卓锡泉,亦名锡杖泉,世传为法定禅师用锡枚敲击山石,水随锡杖飞涌而出得名,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这座塔,一直很醒目。


走到水边,看不出泉水从哪里流出来。

回看中轴线



这座塔,一直很醒目。


走到水边,看不出泉水从哪里流出来。

回看中轴线

在御书阁阁基的上方,有一檀树,从石头缝里长出,盘根错节,若卷云升腾,似龙凤飞舞。介绍说这“云檀”亦称凤檀。
开堂疏立于金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碑高189厘米,宽93厘米。碑阳文l7行,满行28字,凡287字,字径4厘米。额题“开堂疏”横列3字,字径l5厘米。所谓开堂,指新任命的住持入院时,开法堂宣说大法,除僧众外,地方官员须出席,为寺院重要佛事。


前一篇:初夏齐鲁:飞济南,赠送泰山观光
后一篇:初夏齐鲁:济南·长清灵岩寺·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