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福州:春末的东江滨·乌山

标签:
规划馆海巡艇摩崖石刻李阳冰篆书石门 |
分类: 闽都十邑 |
福州的春天很短,或者说很长,说短,是因为没有完整意义的春天,一年四季都是绿色。说长,是因为所谓的冬天好像就是春天,近几年越来越没有了严冬,再也不见小时候那冻手冻脚的感觉了。春天有春天的花朵,天气暖和,夏天的花跟着就来。

东江滨的高楼,代表福州的新风貌。



规划馆里溜达一圈,隔了一段再来,感觉又有新的变化。


所谓的春天,偶尔还会遇到,就是一些树木长出新绿。

水边,更多的是夏天的意味,花朵总是盛开。

三月底的晴天,花海公园有了夏天的感觉。

闽江上的海巡艇,今非昔比,已经相当地现代化了。


东江滨的高楼,代表福州的新风貌。



规划馆里溜达一圈,隔了一段再来,感觉又有新的变化。


所谓的春天,偶尔还会遇到,就是一些树木长出新绿。

水边,更多的是夏天的意味,花朵总是盛开。

三月底的晴天,花海公园有了夏天的感觉。

闽江上的海巡艇,今非昔比,已经相当地现代化了。

春绿之中的光线,突出了山林的摩崖,山上有古人留下200多处。记忆中小时候的乌山是不能上的,最早开放是到了1975年,以后逐渐扩大区域,但至今还没包括全山。

亭台楼阁,基本也是70年代以后逐渐恢复,每来一次,都不觉得突兀。

乌山的摩崖石刻,个个都有历史,不少还是新生。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破坏,伤痕需要时间来医治。

这块最著名的李阳冰篆书,从文物变成了复制品,就是一个悲剧。

春去春又回,就是菩萨也有劫难。人生几十年,追求的是平平安安。

古人也有到此一游的雅兴,而且留下的印记就成了历史。却也不能责难现代人的涂鸦,不破坏文物就好。


走乌山,不大的地方,觉得每次来,总有没去过的地方,比如这个石门。不知道是否年纪大了忘性,还是隔了一段,又有了新的开放。

等真的有闲了,仔细学学这些摩崖石刻,倒是年老了的一种乐趣。等着。

乌山,常来常新,三山之中我最喜欢来的一山。

福州文化,在这里很有体现,有朋至远方来,总要带来转转。


亭台楼阁,基本也是70年代以后逐渐恢复,每来一次,都不觉得突兀。

乌山的摩崖石刻,个个都有历史,不少还是新生。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破坏,伤痕需要时间来医治。

这块最著名的李阳冰篆书,从文物变成了复制品,就是一个悲剧。

春去春又回,就是菩萨也有劫难。人生几十年,追求的是平平安安。

古人也有到此一游的雅兴,而且留下的印记就成了历史。却也不能责难现代人的涂鸦,不破坏文物就好。


走乌山,不大的地方,觉得每次来,总有没去过的地方,比如这个石门。不知道是否年纪大了忘性,还是隔了一段,又有了新的开放。

等真的有闲了,仔细学学这些摩崖石刻,倒是年老了的一种乐趣。等着。

乌山,常来常新,三山之中我最喜欢来的一山。

福州文化,在这里很有体现,有朋至远方来,总要带来转转。

前一篇:漫步福州:春末乌山的榕树
后一篇:厦门四月天:惠和石文化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