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江苏行:徐州户部山 古民居 上

标签:
余家大院翟家大院积善堂百花园伴云亭杂谈 |
分类: 江苏上海 |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景区位于徐州市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家大院、翟家大院、郑家大院、刘家大院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权谨牌坊五个明清时期古院落组成,是一处以收藏、展示、研究和传承徐州地区文化遗产为目的的专题性展馆。从戏马台下来,我们就顺路来这里参观。

先参观余家大院,这是积善堂。
对徐州影响最大的两种灾害,一为战乱,一为水患。公元 1194年,也就是南宋绍熙五年,黄河改道,夺泗入淮,从此水患成为对徐州城、徐州百姓威胁最大的灾害。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的600多年间、黄河多次泛滥淹城.平地成渠几为常事。甚至大水数年不退。为避黄河水患,一些官绅富贾不惜重金在户部山周围择地建宅,中等富户也争相效仿从。从明末至民国初年的几百年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行富商之宅、书香门第。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

余家大院,分为东中西三个院落,规模比较齐整,它是徐州户部山明清古民居五院连通的第一个大院,是户部山东部唯一坐北朝南的院落,也是户部山得名的院落。积善堂位于中间院落。


中院的旧址就是明代的户部分司,在余府中占居显要位置。沿南北轴线形成三进院落,前面的大客厅为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后房为主人居住之处。余家祖先来自安徽歙县,经商致富,后人开药店,名声好,成为堂号。


后院是大老爷主房。

这里东厢房,有余家后人赠送的家具。他们使用的家具都是中国古典式家具,料好、雕工好、式样好。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家具依然完好。现在,余家大院成了徐州的民俗博物馆。



东院的二老爷主房。东中西三个院落,是先有中院,再有东院、西院,那是经过两三代人的艰苦创业、不懈积蓄陆续添置的。

东花园。

戏园。


西院,百花园。


百花园之下,是国学堂。

徐州,位于靠近北方,从建筑上看,已经是北方特色了。


三老爷房。现在成了婚俗展厅。

厢房里,是徐州传统的民俗用品。



余家大院的北部,是翟家大院。因为其大门关着,从余家的后门进入。

翟家有着自己的由杂货零售起家的创业经历。翟家院与余家院、郑家院相连,屋山连着屋山,有巷有门相通。他们又互相结亲,使得翟家、余家、郑家,乃至刘家相互之间,关系愈加亲密,真是盘根错节。

明初,翟家自山西迁徙到山东、安徽,明朝后期,翟家后人有一支迁徙到徐州。翟家大院位于户部山东坡。这里本来是翟家大院的进门处。

进入翟家大院,可以看见正门前有九级台阶,依着山势而建,比院门高许多。翟家每个院落都包有铁皮、镶有铁钉的大门,大门厚重,小孩子都推不动。夜晚各道门关闭,插上门杠,非常安全,遭遇一般混乱时,盗匪是难以扰乱的。而且,门楼高,从门楼窗口瞭望,何种状况一目了然,有利预防。

正门里,是个巨大的影壁墙,青砖砌就,上有雕檐,周有花饰,下有山水盆景,剔透俊秀。影壁正中是个突出的砖雕大“福”字。北方民居影壁上写刻“福”字,其风俗传说是从明初开始的,是说朱洪武斩奸逆重忠臣后赐福天下,形成的庭院建筑习俗。

徐州地区特有的板车,这两天经常见到。


绣楼,旧时代未出阁女子的地方。
接近戏马台了。


先参观余家大院,这是积善堂。
对徐州影响最大的两种灾害,一为战乱,一为水患。公元 1194年,也就是南宋绍熙五年,黄河改道,夺泗入淮,从此水患成为对徐州城、徐州百姓威胁最大的灾害。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的600多年间、黄河多次泛滥淹城.平地成渠几为常事。甚至大水数年不退。为避黄河水患,一些官绅富贾不惜重金在户部山周围择地建宅,中等富户也争相效仿从。从明末至民国初年的几百年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行富商之宅、书香门第。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

余家大院,分为东中西三个院落,规模比较齐整,它是徐州户部山明清古民居五院连通的第一个大院,是户部山东部唯一坐北朝南的院落,也是户部山得名的院落。积善堂位于中间院落。


中院的旧址就是明代的户部分司,在余府中占居显要位置。沿南北轴线形成三进院落,前面的大客厅为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后房为主人居住之处。余家祖先来自安徽歙县,经商致富,后人开药店,名声好,成为堂号。


后院是大老爷主房。

这里东厢房,有余家后人赠送的家具。他们使用的家具都是中国古典式家具,料好、雕工好、式样好。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家具依然完好。现在,余家大院成了徐州的民俗博物馆。



东院的二老爷主房。东中西三个院落,是先有中院,再有东院、西院,那是经过两三代人的艰苦创业、不懈积蓄陆续添置的。

东花园。

戏园。


西院,百花园。


百花园之下,是国学堂。

徐州,位于靠近北方,从建筑上看,已经是北方特色了。


三老爷房。现在成了婚俗展厅。

厢房里,是徐州传统的民俗用品。



余家大院的北部,是翟家大院。因为其大门关着,从余家的后门进入。

翟家有着自己的由杂货零售起家的创业经历。翟家院与余家院、郑家院相连,屋山连着屋山,有巷有门相通。他们又互相结亲,使得翟家、余家、郑家,乃至刘家相互之间,关系愈加亲密,真是盘根错节。

明初,翟家自山西迁徙到山东、安徽,明朝后期,翟家后人有一支迁徙到徐州。翟家大院位于户部山东坡。这里本来是翟家大院的进门处。

进入翟家大院,可以看见正门前有九级台阶,依着山势而建,比院门高许多。翟家每个院落都包有铁皮、镶有铁钉的大门,大门厚重,小孩子都推不动。夜晚各道门关闭,插上门杠,非常安全,遭遇一般混乱时,盗匪是难以扰乱的。而且,门楼高,从门楼窗口瞭望,何种状况一目了然,有利预防。

正门里,是个巨大的影壁墙,青砖砌就,上有雕檐,周有花饰,下有山水盆景,剔透俊秀。影壁正中是个突出的砖雕大“福”字。北方民居影壁上写刻“福”字,其风俗传说是从明初开始的,是说朱洪武斩奸逆重忠臣后赐福天下,形成的庭院建筑习俗。

徐州地区特有的板车,这两天经常见到。


绣楼,旧时代未出阁女子的地方。


前一篇:三月江苏行:徐州户部山·戏马台
后一篇:三月江苏行:徐州户部山古民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