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集琼藻—院藏珍玩精华展三

标签:
多宝格康熙乾隆银槎牙雕 |
分类: 港澳台湾 |
台北故宫
明宣德
清
西洋木雕高足套杯



明 水晶山形笔架
笔架,又称为笔山或笔格,是书写过程中,用来暂时搁放毛笔的支架,也是书案上常用的文具之一。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中记载的笔格,有黑、白二种玉鑴刻耸秀的山峰、铜铸盘螭形或取自灵壁石自然的山形,还有利用珊瑚天成的枝状也十分奇雅可爱。浙江南宋墓葬中就出土了数件水晶、玉石等质材的山形笔架,而宋人对笔架品评的观点,在元、明、清各代的文人之间仍然继续流传沿用。本件笔山以水晶为质,遵循以五座山峰为造型的笔架形式,中央主峰挺立,两侧高度渐减,左右对称,别有特色的则在于山与山之间的连接婉转流畅,山前山后更层叠著磨稜多面的山石,构成一座秀丽而浑厚的山峦,犹如大自然的缩影,实为文房佳作。置于几案,读书、提笔之馀,目光所及,令人彷彿神游于山水之间。

清 雕象牙螭龙纹压尺
压尺,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时用来压纸,长如直尺形的文具,宋代时已是文人基本的文房配备。宋代的文献和墓葬出土有石製、檀香和铜製的压尺,明代则盛行木嵌玉压尺,在压尺中央镶一雕玉的兽形钮。这件象牙压尺,承袭前代压尺的基本样式,更加强调钮形的体积。几与尺身等长的长钮,镂雕一大一小的龙形,龙首表情古拙,龙身简化为大小勾连的圆涡,前后相续,圆转流动。而尺身则相对的显得十分结实厚重,侧面浮雕相对的双龙,龙身转折方直。整体造型端庄严整,雕工精緻,全器以象牙为材,色泽洁润,具有皇家堂堂的气势。压尺同时留有清代宫廷内务府的籤条,说明这件文具在嘉庆十八年之前,存放在北京中南海的瀛台,同时展出的这套象牙用品包含:笔筒、镇纸、插屏、墨床、水盛等,可能都是乾隆朝几案上的御用文房。
朱碧山款“张骞乘槎”银槎
这件银槎是以汉代张骞乘差寻访河源,至天河遇见牛郎、织女,并带回支机石的故事为主题。器作天然中空枯蚀树干为槎(即木筏),主人翁张骞坐于差内,仰望天际,纶巾扬起,衣襟敞开,临风微笑,右手握一长方石,石上有篆书「支机」二字。整体造型简约内敛,线条流畅洗练,人物情态不失生动,为银雕器类的精好之作。又据器底「碧山子」及「至正乙酉年造」
篆铭可知,此器或为元代嘉兴地区著名的银工「朱碧山」所作,亦或承袭朱氏所擅雕刻银器。清代内府曾收有三件款属朱氏之银槎,造型做工各异其趣,同时所展出另一件银槎,为乾隆三十一年内府仿造现存于北京故宫「朱碧山」银槎而做,显示刻塑银器在清代的延续与发展

清 乾隆

清 乾隆
圆形多宝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