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广州:陈家祠民间工艺博物馆
标签:
珐琅牙雕石湾陶木雕工艺美术 |
分类: 赣琼两广 |
广州陈家祠,从1959年开始,就作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不时有诸多工艺美术佳作在这里展出。
潮州木雕 镂雕蟹虾笼
潮州木雕 镂雕蟹虾笼
巨大的端砚精品

大型木雕:百鸟朝凤

石湾陶《誓把屯昌变昔阳》,1975年作品,对我来说,这样的艺术品非常熟悉。

石湾陶塑技艺是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丰富的自然资源,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水陆畅达的交通条件,使石湾成为中国岭南重要的陶业基地。"石湾陶,景德瓷",可以说是概括了中国陶瓷的精髓。这里展示的精品多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作品。

石湾陶:雷锋、向秀丽、草原红花、英雄少年。


大型木雕:百鸟朝凤

石湾陶《誓把屯昌变昔阳》,1975年作品,对我来说,这样的艺术品非常熟悉。

石湾陶塑技艺是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丰富的自然资源,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水陆畅达的交通条件,使石湾成为中国岭南重要的陶业基地。"石湾陶,景德瓷",可以说是概括了中国陶瓷的精髓。这里展示的精品多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作品。

石湾陶:雷锋、向秀丽、草原红花、英雄少年。

石湾陶:王进喜、陈永贵、大寨英雄赵小和。

石湾陶: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

石湾陶:辞郎洲、岳母刺字、岳飞读书、文天祥。

牙雕:清明上河图

广州牙雕,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其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广州地处南方沿海,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质地细腻的象牙精雕细刻,层层雕镂,而作品又不易脆裂。

象牙船为广州牙雕出类拔萃的又一代表品种。它是先按牙料大小设计并雕好船身造型,再从船身自下而上逐层进行立体设计,雕刻每层所需构件,然后把雕好的各个构件以多种拼接方法镶嵌成多层的大型牙船。这些牙船如微缩的古代豪华游船,船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门窗开合自如,人物众多,神态各异,配上精致的灯饰,飘动的彩旗,气魄雄伟壮观。

撒网船,1992年作品,作者:郭杏英

纤巧细致的劈丝编织:象牙劈丝编织工艺是广州牙雕中的绝活。因为象牙的劈丝和编织需要温润的环境,所以劈丝编织成为广东牙雕的独特技艺。可惜,象牙劈丝技术已失传了二百余年,流传下来的作品也不多见。

玲珑剔透的象牙球:象牙球在明代又称“鬼功毬”,是最富特色的广州象牙雕刻品种。其独到之处是用一块完整的象牙料巧妙地镂空成层层相套的球体,球体精巧剔透,各层镂空雕花,转动灵活。1915年,翁昭和梁雄制作的25层牙球作品参加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获褒奖,令广州的牙雕工艺蜚声国际。如今,象牙球可镂雕至五十多层。子母球是传统象牙球的创新。在一个多层的大牙球表层嵌以多个可转动的小牙球,构成由大小牙球组合的既相连又相对独立的特殊造型。

珐琅展品
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习称景泰蓝。这是花卉带盖方尊,年代:清光绪。


吐龙珠大盘


八角盖盒


石湾陶: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

石湾陶:辞郎洲、岳母刺字、岳飞读书、文天祥。

牙雕:清明上河图

广州牙雕,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其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广州地处南方沿海,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质地细腻的象牙精雕细刻,层层雕镂,而作品又不易脆裂。

象牙船为广州牙雕出类拔萃的又一代表品种。它是先按牙料大小设计并雕好船身造型,再从船身自下而上逐层进行立体设计,雕刻每层所需构件,然后把雕好的各个构件以多种拼接方法镶嵌成多层的大型牙船。这些牙船如微缩的古代豪华游船,船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门窗开合自如,人物众多,神态各异,配上精致的灯饰,飘动的彩旗,气魄雄伟壮观。

撒网船,1992年作品,作者:郭杏英

纤巧细致的劈丝编织:象牙劈丝编织工艺是广州牙雕中的绝活。因为象牙的劈丝和编织需要温润的环境,所以劈丝编织成为广东牙雕的独特技艺。可惜,象牙劈丝技术已失传了二百余年,流传下来的作品也不多见。

玲珑剔透的象牙球:象牙球在明代又称“鬼功毬”,是最富特色的广州象牙雕刻品种。其独到之处是用一块完整的象牙料巧妙地镂空成层层相套的球体,球体精巧剔透,各层镂空雕花,转动灵活。1915年,翁昭和梁雄制作的25层牙球作品参加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获褒奖,令广州的牙雕工艺蜚声国际。如今,象牙球可镂雕至五十多层。子母球是传统象牙球的创新。在一个多层的大牙球表层嵌以多个可转动的小牙球,构成由大小牙球组合的既相连又相对独立的特殊造型。

珐琅展品
掐丝珐琅,其制作一般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这里有制作工序展示。

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习称景泰蓝。这是花卉带盖方尊,年代:清光绪。

据考古发现,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希腊,在12世纪,掐丝珐琅器由阿拉伯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我国。明初,掐丝珐琅已经被某阶层的人士使用,到了景泰年间,珐琅工艺臻于鼎盛。
团花海棠式手炉
双耳三足炉
蓝底双龙 夺珠盖盅 年代:清

吐龙珠大盘


八角盖盒

前一篇:路过广州:陈家祠 岭南建筑的精品
后一篇:深秋长乐 南阳山赏奇石 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