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闽中:大田·桃源畲族东坂村

标签:
畲族宁洋县薏米安良堡稻田 |
分类: 八闽大地 |
对于大田县来说,我总觉得有点尴尬,说它是闽中嘛,又属于三明。说它三明市的吧,又离三明很远。而且当地说闽南话的占比很大。从历史上看,大田也是四处归属,这就是有点四不靠的感觉。闽中地方走了不少地方,大田算是来的少的,住下更是一次都没有,因为原来说起旅游,大田可以上档次的景点说不出什么。

从永安过来,大田没多远,大田著名的地方,就是土堡,在永安有,在大田就更多了。这来大田的第一站,就到桃源镇的东坂。到了桃源镇吃过午餐,一路上山,有的地方还在修,看到不太远的梯田,停下了瞅瞅。

只见远处的山坡上,有几位农民在收割。

从镇里到东坂村有12公里,真是因为比较闭塞,才会保留原生态的村庄。

一到村口,就是一个小公园。根据介绍,近年来的努力,东坂村先后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省级“美丽乡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第二批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省级“生态村”

一进村口就比较惊艳,果然是美丽乡村。小溪、水车、凉亭,诸多休闲元素,样样俱全。



每座土木结构的老房子,或结构相似,却有角度不同的欣赏,村民在走廊的栏杆上晾着应季收获,还有应季手作的木具、竹器。

从永安过来,大田没多远,大田著名的地方,就是土堡,在永安有,在大田就更多了。这来大田的第一站,就到桃源镇的东坂。到了桃源镇吃过午餐,一路上山,有的地方还在修,看到不太远的梯田,停下了瞅瞅。

只见远处的山坡上,有几位农民在收割。

从镇里到东坂村有12公里,真是因为比较闭塞,才会保留原生态的村庄。

一到村口,就是一个小公园。根据介绍,近年来的努力,东坂村先后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省级“美丽乡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第二批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省级“生态村”

一进村口就比较惊艳,果然是美丽乡村。小溪、水车、凉亭,诸多休闲元素,样样俱全。


一条景观道,从村口伸延到村尾。一座座很有特色的民居,散落山坡。

每座土木结构的老房子,或结构相似,却有角度不同的欣赏,村民在走廊的栏杆上晾着应季收获,还有应季手作的木具、竹器。
再行不远,一株神树,伴着寺庙。村里的停车场就在这里。

东坂畲民为巫姓,不在畲族四大姓中,原来巫姓的祖先因避战乱在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逃荒迁入。巫姓原系客家,说的是客家话,因娶妻青水钟氏,其子孙后裔遂随母族。其他姓氏有的虽非畲民,但也生活在畲族的圈子里,受畲俗影响深远,故而数百年来,也按畲民的习惯进行生产和生活。

种植的是什么,我认不出来,伙伴说是薏米。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即将成熟的薏米。

没走几步,就到东坂著名的地方,安良堡了,这可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他的原主人姓熊,汉族。



东坂畲民为巫姓,不在畲族四大姓中,原来巫姓的祖先因避战乱在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逃荒迁入。巫姓原系客家,说的是客家话,因娶妻青水钟氏,其子孙后裔遂随母族。其他姓氏有的虽非畲民,但也生活在畲族的圈子里,受畲俗影响深远,故而数百年来,也按畲民的习惯进行生产和生活。

种植的是什么,我认不出来,伙伴说是薏米。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即将成熟的薏米。

没走几步,就到东坂著名的地方,安良堡了,这可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他的原主人姓熊,汉族。

安良堡位于福建大田县桃源镇东坂村,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历时5年建成。土堡占地面积近1200平方米,沿山势所建,围墙上建有48间房间,高达14米的落差错落有致逐渐递增的堂屋更是显得气势非凡。安良堡呈不规则的半圆形造型,依山而筑,堡墙自上而下观看似鱼鳞重叠状,这一悬山递进式的屋顶,在古堡中极为罕见,具有很高的古建筑研究与观赏价值。

安良堡前的水塘,荷花还没谢落。


安良堡是在陡峭的山脚下掘土垒起来的,把后围墙基选择在山坡的顶端上,不仅建造时省工,而且安全,布局合理富有变化。无论在结构、通风、排污、防盗等方面,都十分科学,是大田土堡的代表作之一。






安良堡是在陡峭的山脚下掘土垒起来的,把后围墙基选择在山坡的顶端上,不仅建造时省工,而且安全,布局合理富有变化。无论在结构、通风、排污、防盗等方面,都十分科学,是大田土堡的代表作之一。


就是这个现存人口不足200人的小村庄里,过去也出过两任知县,一位叫熊梦吉,另一位叫熊国伍,都在家门口做官。熊家县令治下的地方叫宁洋县(1567年——1956年),明代设置现在已经取消,那曾经是出土匪的三不管地带,他们当县令,和从小生活在这里的环境有关。


安良堡内的走马廊。这是土堡的典型特征之一,所有的土堡几乎都有畅通式走马廊,可以在堡墙上自由穿行。

安良堡是一座防御设施独特、居住形式别致的村中堡垒性建筑,呈不规则半圆形,正门左右墙体上分别建有15栋悬山式顶结构的木质廊屋,自上而下似鱼鳞般重叠,平时用来储存粮食,战时可做“避难所”。

安良堡是一座防御设施独特、居住形式别致的村中堡垒性建筑,呈不规则半圆形,正门左右墙体上分别建有15栋悬山式顶结构的木质廊屋,自上而下似鱼鳞般重叠,平时用来储存粮食,战时可做“避难所”。
前一篇:秋游闽中:永安·连接台海复兴堡
后一篇:秋游闽中:大田·蓝玉村·象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