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延平:富屯溪上的峡阳古镇

标签:
旅游百忍堂杂谈 |
分类: 八闽大地 |
峡阳古镇峡阳古镇是闽江上游富屯溪保护最好的古镇之一,有1000多年历史,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南平市西北,再往北就是顺昌县了。我们从沙县过来,沿着G205,过青州,拐入G316,经过王台镇,找地方吃饭,又是一场大雨。好在饭后雨逐渐停了。没有几公里,就到了峡阳。

车停镇里,再回头来鳌州岛,这是富屯溪的江中小岛,通过两座桥梁把古镇与小岛、国道相连在一起。

岛上的溪中公园,是峡阳的一个景点集中地。富屯溪上就是一个水力发电站。

溪中公园建有关岳庙,这名称,和泉州市中心的一致。

这样的水泥桥,七八十年代常见。对岸就是连接南平顺昌的国道。

关岳庙内,历史留存的不多,和管理员聊天,知道当年建桥,庙宇还移动了位置,

庙的后端,是小岛的前端点。

四周的树木,把亭子围在当中,遮阳可以,看景不行。

富屯溪,再次来到你的身边。


溪中公园的下端,是村民休闲场所。

大树底下好乘凉。

宽大的江面,这说是溪流,谁信呢?

峡阳古镇,也是高楼林立。江中的小岛,如同一艘舰艇。

古镇的上头,就是发电厂。

步入古镇,小巷深深。编制斗笠的依姆问,你拍照片,不是记者吧?会不会登报呀?

镇里的老房子,不少已经是岁月沧桑。



应氏状元祠,牌楼贴着楼房。

大楼内,有崭新的状元祠。状元祠主祀宋武状元应珍,祠原在西峰庵,明嘉靖间毁于兵燹,清乾隆七年乃于上鼎建新祠,后又毁,1993年由海内外乡亲集资重建,焕然一新,台胞更以其为寻根谒祖之所。

应氏家族是峡阳六大姓之首,历代名人辈出。宋代,有应珍武状元,潮州府海平镇守威武将应环秀,如今的应氏状元祠便是当时为应珍状元建的;到明清时代又有应伯真、应丹诏在朝为官;现如今应氏子弟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我查了宋代的武状元,好像找不到他。

还是老房子值得细看。
古镇里,不少老建筑。可以走人瞧瞧。




一群老人家,围着看电视,这样的场面,多年不见了。

范式宗祠。大门紧锁,进不去。

七拐八拐,看到一座新的祠堂,比较高大。里面的人看我在拍,说前面的更值得。

来到前院,原来是百忍堂。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百忍堂, 张姓堂,唐代时号,据史书记载,当时的郓州有人曰张公艺,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便赐号‘百忍堂’,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其后人以此为堂号。

祠堂的人介绍说,这大门才是老古董,我把它关起来,来一张。这张古画,应该是禄星。怎么保护至今,应该有曲折的故事。

大门上面的,是松鹤延年、寿星神鹿。

天花板,是盘龙,花鸟。

戏台的栏杆,都是老构件。


百忍堂前的石雕,很精美。


出来,回走。看到大象形状的拱,还有当年的秀美。

不少老建筑,随着岁月变迁,已经逐渐远去了。希望这样的古镇,应该加以更好地保护。


车停镇里,再回头来鳌州岛,这是富屯溪的江中小岛,通过两座桥梁把古镇与小岛、国道相连在一起。

岛上的溪中公园,是峡阳的一个景点集中地。富屯溪上就是一个水力发电站。

溪中公园建有关岳庙,这名称,和泉州市中心的一致。

这样的水泥桥,七八十年代常见。对岸就是连接南平顺昌的国道。

关岳庙内,历史留存的不多,和管理员聊天,知道当年建桥,庙宇还移动了位置,

庙的后端,是小岛的前端点。

四周的树木,把亭子围在当中,遮阳可以,看景不行。

富屯溪,再次来到你的身边。


溪中公园的下端,是村民休闲场所。

大树底下好乘凉。

宽大的江面,这说是溪流,谁信呢?

峡阳古镇,也是高楼林立。江中的小岛,如同一艘舰艇。

古镇的上头,就是发电厂。

步入古镇,小巷深深。编制斗笠的依姆问,你拍照片,不是记者吧?会不会登报呀?

镇里的老房子,不少已经是岁月沧桑。



应氏状元祠,牌楼贴着楼房。

大楼内,有崭新的状元祠。状元祠主祀宋武状元应珍,祠原在西峰庵,明嘉靖间毁于兵燹,清乾隆七年乃于上鼎建新祠,后又毁,1993年由海内外乡亲集资重建,焕然一新,台胞更以其为寻根谒祖之所。

应氏家族是峡阳六大姓之首,历代名人辈出。宋代,有应珍武状元,潮州府海平镇守威武将应环秀,如今的应氏状元祠便是当时为应珍状元建的;到明清时代又有应伯真、应丹诏在朝为官;现如今应氏子弟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我查了宋代的武状元,好像找不到他。

还是老房子值得细看。

古镇里,不少老建筑。可以走人瞧瞧。




一群老人家,围着看电视,这样的场面,多年不见了。

范式宗祠。大门紧锁,进不去。

七拐八拐,看到一座新的祠堂,比较高大。里面的人看我在拍,说前面的更值得。

来到前院,原来是百忍堂。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百忍堂, 张姓堂,唐代时号,据史书记载,当时的郓州有人曰张公艺,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便赐号‘百忍堂’,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其后人以此为堂号。

祠堂的人介绍说,这大门才是老古董,我把它关起来,来一张。这张古画,应该是禄星。怎么保护至今,应该有曲折的故事。

大门上面的,是松鹤延年、寿星神鹿。

天花板,是盘龙,花鸟。

戏台的栏杆,都是老构件。


百忍堂前的石雕,很精美。


出来,回走。看到大象形状的拱,还有当年的秀美。

不少老建筑,随着岁月变迁,已经逐渐远去了。希望这样的古镇,应该加以更好地保护。

后一篇:初夏尤溪: 细雨中的联合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