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行:蟳蜅女 独特的习俗

标签:
蚵壳厝渔女江滨大道骨针安发圆髻 |
分类: 八闽大地 |
蟳蜅女主要分布在泉州丰泽蟳埔等社区,与惠安女、湄洲女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从泉州市中心来这里并不远,新的江滨大道现在可以直达。

经过居民指点,才知道当地蟳蜅女的集中地。

蟳埔女和惠安女类似,服饰简朴宽松。俗称“大裾衫、阔脚裤”,便于海滩上劳作,体现了海边生产劳作需要的实用价值。但现在看到的基本除了特殊的头饰和鲜艳的上衣,其他和泉州市区的没什么两样。
从孩提起,蟳埔女就把头发留长,成年后将秀发盘于脑后,梳成圆髻,然后再穿上一支“骨髻”,另用应季的小朵鲜花茉莉、素馨等扎成整齐的花环,少则一二环,多则四五环,圈戴在脑后,俗称为“簪花围”,争奇斗艳。蟳埔女的骨笄保留了古代“骨针安发”的本意,系全国独有的“活化石”。





她们的头饰十分繁复,脚下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夏天不是踩着一双人字拖,就是打赤脚,渔女的质朴本色显露无疑。








路上,不时有中年蟳蜅女骑车经过。
经过居民指点,才知道当地蟳蜅女的集中地。

蟳埔女和惠安女类似,服饰简朴宽松。俗称“大裾衫、阔脚裤”,便于海滩上劳作,体现了海边生产劳作需要的实用价值。但现在看到的基本除了特殊的头饰和鲜艳的上衣,其他和泉州市区的没什么两样。
从孩提起,蟳埔女就把头发留长,成年后将秀发盘于脑后,梳成圆髻,然后再穿上一支“骨髻”,另用应季的小朵鲜花茉莉、素馨等扎成整齐的花环,少则一二环,多则四五环,圈戴在脑后,俗称为“簪花围”,争奇斗艳。蟳埔女的骨笄保留了古代“骨针安发”的本意,系全国独有的“活化石”。


蟳埔女常年从事内海养殖和捕捉鱼虾、到市场摆摊卖海鲜,信仰海上女神妈祖,每年农历三月初九日的“妈祖巡香”祭祀仪式成为一个盛大的民俗活动。2008年6月7日,蟳埔女习俗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她们的头饰十分繁复,脚下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夏天不是踩着一双人字拖,就是打赤脚,渔女的质朴本色显露无疑。







前一篇:泉州行:泉港涂岭 樟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