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走闽北:武夷山 五夫 朱子故里

标签:
潭溪半亩和园紫阳楼崇安县朱熹 |
分类: 八闽大地 |
福建崇安县,宋淳化五年(994)从建阳划出设立,到了1989年成立武夷山市,以景点代替原名,和黄山一样,向钱看的结果。其境内的五夫镇,因为朱熹在此居住了五十年,可以算是朱子故里了。我们驱车从闽越王城过来,走了一段高速,很是便利。导航直接到了紫阳楼遗址前。

一条溪流在紫阳楼遗址前流过。边上大树如盖。

紫阳楼: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堂、紫阳书室,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朱熹从15岁起在此定居,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为止,住了近50年。

现在看到的紫阳楼遗址,位于屏山脚下,潭溪之畔,周围古树参天,修竹成林,



闽北传统民居,白墙瓦顶,很是朴实。


门前,就是菜地。



在附近走走。

感觉这栋房子有样子,有点历史。

这片山林,只有紫阳楼的树木既高又大。



竹林中的人家。

潭溪,在这里拐了个弯。

这里像是村口。有大树,树下有座房子,前面带着不小的屋檐。


一条溪流在紫阳楼遗址前流过。边上大树如盖。
作为开发的旅游景区,边上的农舍还能保留原样,不错。

紫阳楼: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堂、紫阳书室,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朱熹从15岁起在此定居,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为止,住了近50年。

现在看到的紫阳楼遗址,位于屏山脚下,潭溪之畔,周围古树参天,修竹成林,


在遗址旁新修的紫阳楼,算是仿古建筑,努力恢复到过去屋前是半亩方塘,屋后是青翠竹林的场面。

朱熹塑像。

这座朱子故居,算是缅怀之作。

1999年的紫阳楼记,应景之作。

南宋淳熙六年(1180年)的碑文,朱熹五十岁时撰并书,立在这里,没有进一步的说明。

紫阳楼 王良漙题。王良漙,福州人,1993年1月至1998年1月任福建省副省长。

朱熹塑像。

这座朱子故居,算是缅怀之作。

1999年的紫阳楼记,应景之作。

南宋淳熙六年(1180年)的碑文,朱熹五十岁时撰并书,立在这里,没有进一步的说明。

紫阳楼 王良漙题。王良漙,福州人,1993年1月至1998年1月任福建省副省长。
朱熹后迁离五夫里,还恋恋不忘这处旧居,他在《怀潭溪旧居》诗里写道:“忆往潭溪四十年,好峰无数列窗前。虽非水抱山环地,却是冬温夏冷天。绕舍扶疏千个竹,傍崖寒冽一泓泉。谁教失计东迁谬,惫卧西窗日满川。”

边上,当地乡亲办起了“半亩和园”农家乐。生意真不错,来的客人多。


边上,当地乡亲办起了“半亩和园”农家乐。生意真不错,来的客人多。


闽北传统民居,白墙瓦顶,很是朴实。


门前,就是菜地。



在附近走走。

感觉这栋房子有样子,有点历史。

这片山林,只有紫阳楼的树木既高又大。



竹林中的人家。

潭溪,在这里拐了个弯。

这里像是村口。有大树,树下有座房子,前面带着不小的屋檐。

原来是乃善庵,关着门,无法参观。
前一篇:五一走闽北:武夷山闽越王城遗址
后一篇:五一走闽北:建阳城区潭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