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闽南行:蓝廷珍府邸

标签:
畲族康熙朱一贵雍正水师提督 |
分类: 八闽大地 |
蓝廷珍是漳浦湖西人,说起他,生长在福州的我去之前还真没听说过。小时候读的书没有介绍到他,说到收复台湾,第一就是郑成功,第二会提到施琅。不过我们小时候说施琅是背叛郑成功的汉奸,多少年都是受到批判。而蓝廷珍,更是因为镇压了台湾朱一贵的反清复明义军,算是刽子手,更不会提及。现在的漳浦湖西,三处可以参观的就是赵家堡、诒安堡和这里的蓝廷珍府邸。蓝廷珍府邸建筑群坐西向东,府第前由360块条石砌成的宽阔广场,条石纵横交错,气派恢宏。主建筑台基勒脚为大面积花岗石,外墙面红砖、灰砖与白粉墙交相辉映。

蓝廷珍(一六六三至一七二九),漳浦畲族。康熙三十四年任浙江定海营把总,四十四年升温州镇右营游击,五十八年升澎湖副将、南澳总兵,六十年出师台湾征战朱一贵义军。平台后,蓝廷珍奉命继续留台,署理提督职务,前后三年之久。雍正元年(1723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雍正二年晋京冕驾,雍正七年卒于任所。故后赠太子少保,全礼祭莽,缢号襄毅。其子蓝日宠,官铜山营参将,孙蓝元枚,历任台湾镇总兵、江南提督。蓝廷珍府第,至今由其后裔居住保管。

因府第新建于湖西顶坛新城村,四周建筑犹如城墙环绕,故有“顶坛新城”、“院城”之称。这是当时已经是福建水师提督的蓝廷珍于康熙末修建,至雍正五年(1727年)落成的。大门门柱镌刻一副楹联,赞颂蓝廷珍平定、治理台湾的历史功绩:复鹿耳于崇朝,韬略溪似管乐;定东都以七日,戍机可比孙吴。

整座建筑的特点是砖墙土墙承重的歇山桷搁檩与木穿斗构架相结合,门厅、正堂、后堂为木穿斗构架,梁柱粗壮,棱柱直径达40厘米,木梁架上以“员光”、“托日”、“吊筒”做丰富雕饰。

这是第一落。一共七开间。

第二落屋顶重脊硬山。正堂居中,后有屏风,前有檐廊,作劵棚式,正堂与天井通敞。

如今的府邸,在我看来,只有空架子。






第三落是后堂,是供奉神佛、祭祀祖宗神位的场所,后堂与天井连通,两侧敞廊和正堂的后廊连成一气,形成全宅最大的室内空间,体现作为全宅中心的地位。现在只剩下空地。


这是第二落的背面。


第四落是两层的土楼,楼底层系方整条石砌筑,二层系三合土墙。值得一提的是,在府第建筑中建造土楼,在闽南民居中甚为罕见,也是蓝廷珍府第独特之处。

“日接楼”,楼匾是蓝廷珍亲笔题写的“日接楼”和“荆璞”、“竹苞松茂”、“蓝廷珍印”等印章。

蓝廷珍(一六六三至一七二九),漳浦畲族。康熙三十四年任浙江定海营把总,四十四年升温州镇右营游击,五十八年升澎湖副将、南澳总兵,六十年出师台湾征战朱一贵义军。平台后,蓝廷珍奉命继续留台,署理提督职务,前后三年之久。雍正元年(1723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雍正二年晋京冕驾,雍正七年卒于任所。故后赠太子少保,全礼祭莽,缢号襄毅。其子蓝日宠,官铜山营参将,孙蓝元枚,历任台湾镇总兵、江南提督。蓝廷珍府第,至今由其后裔居住保管。

因府第新建于湖西顶坛新城村,四周建筑犹如城墙环绕,故有“顶坛新城”、“院城”之称。这是当时已经是福建水师提督的蓝廷珍于康熙末修建,至雍正五年(1727年)落成的。大门门柱镌刻一副楹联,赞颂蓝廷珍平定、治理台湾的历史功绩:复鹿耳于崇朝,韬略溪似管乐;定东都以七日,戍机可比孙吴。

整座建筑的特点是砖墙土墙承重的歇山桷搁檩与木穿斗构架相结合,门厅、正堂、后堂为木穿斗构架,梁柱粗壮,棱柱直径达40厘米,木梁架上以“员光”、“托日”、“吊筒”做丰富雕饰。

这是第一落。一共七开间。

第二落屋顶重脊硬山。正堂居中,后有屏风,前有檐廊,作劵棚式,正堂与天井通敞。

如今的府邸,在我看来,只有空架子。






第三落是后堂,是供奉神佛、祭祀祖宗神位的场所,后堂与天井连通,两侧敞廊和正堂的后廊连成一气,形成全宅最大的室内空间,体现作为全宅中心的地位。现在只剩下空地。


这是第二落的背面。


第四落是两层的土楼,楼底层系方整条石砌筑,二层系三合土墙。值得一提的是,在府第建筑中建造土楼,在闽南民居中甚为罕见,也是蓝廷珍府第独特之处。

“日接楼”,楼匾是蓝廷珍亲笔题写的“日接楼”和“荆璞”、“竹苞松茂”、“蓝廷珍印”等印章。
楼内,只有四墙。这株树木趴在墙角。
前一篇:春节闽南行:漳浦诒安堡 下
后一篇:福建美术馆 谢义耕书法篆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