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上饶三江公园信江书院

标签:
三江映月广信府信江河三江口胜利大桥 |
分类: 赣琼两广 |
上饶三江公园,位于上饶市区三江口,丰溪河和信江河交汇处。走到江边,一眼就可以看到。

冬日的上饶江边,冷风嗖嗖,不能长久呆立。

发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南的玉山水和武夷山北麓的丰溪,在这里上饶汇合后始称信江。干流自东向西流向,在余干县境分为两支注入鄱阳湖。

步行桥,约500米长。铁桥系1950年建成,为浮桥旧址。桥系单行道,两边可走人。二十世纪50年代鹰厦铁路未修前,此桥是通往我们福建的主要公路桥。1978年上饶信江大桥建成后,旧铁桥改为步行桥。

边上不远,就是1978年兴建的信江大桥。

走过步行桥,来到三江口。

那座是胜利大桥,始建于1990年,1994年正式通车,是城区第五座大桥,也是引桥最长的大桥,因渡口水面辽阔,也是桥墩最多的大桥。

看看这边,步行桥伴着信江大桥,见证桥梁建设的不断进步。

三江公园设置的雕塑,该雕塑采用圆环的造型,寓意“三江映月”,据说形式来自于中国传统吉祥物——玉璧,材质采用铜,反映上饶历史上铜都的的铜文化特征。

游艇,等待春暖花开的季节。


再看看这三江映月的雕塑,发现却是三清山的造型。这样的底座不稳,感觉有点危险,所以管理员在这里树个标志:不可靠近。

这样的造型是挺美,也只能远观。

信江书院,江西四大古书院之一,旧称曲江书院,这里免费参观。“信州之有书院,自郡守张公始”。张公,即康熙年间的广信知府张国桢,直隶宝坻人,康熙三十三年任广信知府。康熙三十六年(1697),当地士绅拟建他的生祠。张不接受,改设义学,匾日:“曲江书院”。
为知府建生祠,看来这官员功业够大的,当地士绅拍马屁不成,最后改为书院,算是好事一桩。一进门就是大堂。

“止于至善”的横匾,整面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条规。

来到天井,就是二堂。

化雨泉,凿筑于清乾隆年间,用于书院师生用水。

两边厢房,有四个房间。“三省”“经义”“治事”“四德”都是宋代以来的儒家思想精髓。“三省”自我修养,“经义”理论学习。

“治事”实践工作,“四德”伦理道德:仁义礼智。

好玩的是,每一间都是这个石刻拓本“亦乐堂记”。作者是嘉庆年东乡吴嵩梁。吴嵩梁(1766-1834),清代文学家、书画家。清代江西最杰出的诗人。有“诗佛”之誉。成名早,乾隆四十九年(1784),高宗南巡时,吴嵩梁应召赴金陵应试,时年不到20岁,诗稿已有数百首。嘉庆五年(1800)举人,授国子监博士,旋改内阁中书。可惜一直未中进士,长久不得志。道光十年(1830)才升为贵州黔西知州,时年已65岁,有惠政。因事得罪上司,转为长寨厅(今长顺县)同知。后曾两任乡试同考官。一门文雅。

讲堂,原是江西巡抚陈宏谋题匾:“共学适道”,现在是另外人题的了。满壁是朱夫子的“玉山讲义”。


发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南的玉山水和武夷山北麓的丰溪,在这里上饶汇合后始称信江。干流自东向西流向,在余干县境分为两支注入鄱阳湖。

步行桥,约500米长。铁桥系1950年建成,为浮桥旧址。桥系单行道,两边可走人。二十世纪50年代鹰厦铁路未修前,此桥是通往我们福建的主要公路桥。1978年上饶信江大桥建成后,旧铁桥改为步行桥。

边上不远,就是1978年兴建的信江大桥。

走过步行桥,来到三江口。

那座是胜利大桥,始建于1990年,1994年正式通车,是城区第五座大桥,也是引桥最长的大桥,因渡口水面辽阔,也是桥墩最多的大桥。

看看这边,步行桥伴着信江大桥,见证桥梁建设的不断进步。

三江公园设置的雕塑,该雕塑采用圆环的造型,寓意“三江映月”,据说形式来自于中国传统吉祥物——玉璧,材质采用铜,反映上饶历史上铜都的的铜文化特征。

游艇,等待春暖花开的季节。


再看看这三江映月的雕塑,发现却是三清山的造型。这样的底座不稳,感觉有点危险,所以管理员在这里树个标志:不可靠近。

这样的造型是挺美,也只能远观。

顺着书院路东行,很快就到了信江书院。

信江书院,江西四大古书院之一,旧称曲江书院,这里免费参观。“信州之有书院,自郡守张公始”。张公,即康熙年间的广信知府张国桢,直隶宝坻人,康熙三十三年任广信知府。康熙三十六年(1697),当地士绅拟建他的生祠。张不接受,改设义学,匾日:“曲江书院”。

为知府建生祠,看来这官员功业够大的,当地士绅拍马屁不成,最后改为书院,算是好事一桩。一进门就是大堂。

“止于至善”的横匾,整面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条规。

来到天井,就是二堂。

化雨泉,凿筑于清乾隆年间,用于书院师生用水。

两边厢房,有四个房间。“三省”“经义”“治事”“四德”都是宋代以来的儒家思想精髓。“三省”自我修养,“经义”理论学习。

“治事”实践工作,“四德”伦理道德:仁义礼智。

好玩的是,每一间都是这个石刻拓本“亦乐堂记”。作者是嘉庆年东乡吴嵩梁。吴嵩梁(1766-1834),清代文学家、书画家。清代江西最杰出的诗人。有“诗佛”之誉。成名早,乾隆四十九年(1784),高宗南巡时,吴嵩梁应召赴金陵应试,时年不到20岁,诗稿已有数百首。嘉庆五年(1800)举人,授国子监博士,旋改内阁中书。可惜一直未中进士,长久不得志。道光十年(1830)才升为贵州黔西知州,时年已65岁,有惠政。因事得罪上司,转为长寨厅(今长顺县)同知。后曾两任乡试同考官。一门文雅。

讲堂,原是江西巡抚陈宏谋题匾:“共学适道”,现在是另外人题的了。满壁是朱夫子的“玉山讲义”。
康熙五十一年(1712),知府周淳元加以修葺,改名为“钟灵讲院”。延师主讲,招收广信府属七县:上饶、永丰(今广丰)、铅山、玉山、贵溪、弋阳、兴安(今横峰)、万年的士子生员,在其中学习。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福建安溪的李光地为之作记称赞。


待续
前一篇:冬至上饶 双塔公园 五桂传说
后一篇:冬至上饶 信江书院 文化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