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闽风集萃

(2016-10-02 06:59:10)
标签:

厅堂物事

婚礼的模式

乡试

冯誉骥

分类: 闽都十邑
民俗园走到这里,算是走到了中心的位置。这组建筑,是闽风集萃,是闽侯明清古民居的重现。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大门上的两个对联写的好:“听岁月流水 看太平东西”、“纳海藏月知进退 观花赏叶阅春秋”。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闽风集萃民俗馆内集中展示了闽侯地区的祖堂、花轿、婚房、书房、寿宴,古家具、人物雕塑,古书、古代器具等传统民俗文物,再现了古民居的全景生活。这里收集了许多文物。天井中的大石缸。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厅堂物事。厅堂是民居庭院文化的集中体现。封绶石、柱联、匾额、横案桌、八仙桌、公座椅、宫灯高照、是一个家族表达宗系来源的庄严地表,是人们举办婚嫁寿诞年节与民间祈天尊神等重大典礼的神圣所在。从对联看,这应该来自陇西李氏。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由民藏历史珍品所营造的这个厅堂,是福州的代表景致。这是婚礼的模式,是厅堂内涵的一个典型。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这里的摆设有:明代的龙泉三足香炉、清代的木雕故事横案,木雕朱漆小香几、木制漆艺十边型贡盘、木艺朱漆双层方形礼担、天宫赐福玻璃画座屏、玉兰花柱四方玻璃灯笼、民国的景泰蓝将军罐等。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墙上有萨镇冰的题匾:福履齐长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宣统二年的:“监元”匾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最近看的比较多的“文魁”匾,这是光绪丁酉科中举的。乡试(清代乡试考场设于各省称贡院)放榜,新科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其余称文魁,均由国家颁给20两牌坊银和顶戴衣帽匾额。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这就高一级了,光绪庚子年的进士。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道光三十年的选魁匾。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光绪辛未科第一名贡生。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实际是中举落板者的一种进身之道。清朝制度,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逢酉一选,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优选者以小京官用,次选以教谕用。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举人匾额,大多题为“文魁”、“武魁”、“登科”,一般由各省巡抚题写。贡生匾额,大多题为“贡元”、“岁进士、恩进士、明经进士”、“岁魁、选魁、经魁、恩魁”等。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内行克修”匾,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福建学政冯誉骥为闽县故儒士杨连珍题。冯誉骥(?-1883年),少时,肆业于两广总督阮元创立的学海堂书院。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领乡荐。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进士二甲第六名,授翰林院编修,累督山东、湖北学政。同治年间(1861年~1875年),回端州“丁优”,受聘主讲广州应元书院。光绪五年(1879年)八月,擢陕西巡抚。光绪九年(1883年)七月,陕西道监察御史刘恩溥弹劾其贪渎、任用非人,于十月被革职,致仕居扬州。他的书画,现在已经是国保了。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民国时期的“东区议会长”贺寿贺婚刺绣。寿礼婚礼一起办,还真不多见。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里面的展厅,是各式小物件。从清代、民国到近代,应有尽有。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这几个木雕件,比较精细。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过去的梳妆台。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婚礼场面,和“二梅书屋”的有一比。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这些,前三十年在福州郊区都可以经常看到。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这洗脸架,还真高级。
闽侯甘蔗:闽都民俗园 <wbr>闽风集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