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州:重走二梅书屋 下

标签:
葛家大院葛蔚庵怡良敦福堂瑞境雪洞 |
分类: 闽都十邑 |
作为二梅书屋的主人,林星章不仅仅是清代官办凤池书院的山长,他是嘉庆己卯(1819年)科北三十三名举人,道光丙戌(1826年)科第十三名贡士,殿试二甲第六名进士。广东即用知县,历任石城、新会县知县,历署龙门、茂名县知县,化州知州,道光辛卯年(1831年)恩科、甲午(1834年)科广东乡试同考官。作为官宦人家,置办这样的豪宅,也就可以理解了。这是又一进的大堂。
看到的厅堂两侧的20面隔扇为老宅原物,能完整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当年主人在花厅厅堂左右两侧的20面隔扇上分别用大篆(金文)、小篆、隶、楷、行等不同字体,以优美的书法形式撰写名篇佳句来表达主人的高洁志向与情趣,同时也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造诣。

这20面各体书法条屏,不仅体现了主人深厚的书法涵养,同时,它也是主人向家族晚辈们传授和熏陶中国传统文化与书艺的极好教材。

花厅堂前,与塔巷一墙之隔的假山、“瑞境雪洞”,小巧精致,体现了“咫尺山林”的叠石掇山造绿艺术妙境。假山前有一口小鱼塘,水池畔用石栏围起。北边有座小阁楼,南向有座六角亭。特别值得推介的是庭院里这株根抱假山石的荔枝树,据说己有近百年历史。

这20面各体书法条屏,不仅体现了主人深厚的书法涵养,同时,它也是主人向家族晚辈们传授和熏陶中国传统文化与书艺的极好教材。

花厅堂前,与塔巷一墙之隔的假山、“瑞境雪洞”,小巧精致,体现了“咫尺山林”的叠石掇山造绿艺术妙境。假山前有一口小鱼塘,水池畔用石栏围起。北边有座小阁楼,南向有座六角亭。特别值得推介的是庭院里这株根抱假山石的荔枝树,据说己有近百年历史。
花厅是江南古民居特别是大户人家必备的居所。福州三坊七巷中的明清古建筑,几乎大宅必建花厅,花厅既是主人会见至交亲友的场所,也是家庭成员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主人在此与宾客饮酒品茗、吟诗赏月;内眷孩童围着大人玩耍观鱼,一片怡然自得、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美景跃然眼前。

“二梅书屋”花厅位于整个宅院第三进,因造园需要,它背对正厅,坐北朝南。庭院小园林紧靠塔巷,隔着一道高高的围墙,依势而布,有假山,有渔池,左右各有一座半边亭,假山中空,垒有幽径,沿内部石阶拾级而上,可通假山顶部和半边亭,


右面半边亭旁一株百年古荔叶茂枝繁,每当大年,红荔挂满枝头,更增添了一派田野情趣。

自然,花厅不仅仅只是休闲场所,它还赋予了其寓乐于教的重要功能。置身其中,仿佛让人将日常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快统统抛开,独自去享受此情此景带来的身心的平衡与放松,真切感受主人当年在此生活的闲情雅致。

花厅,敦福堂,




“二梅书屋”花厅位于整个宅院第三进,因造园需要,它背对正厅,坐北朝南。庭院小园林紧靠塔巷,隔着一道高高的围墙,依势而布,有假山,有渔池,左右各有一座半边亭,假山中空,垒有幽径,沿内部石阶拾级而上,可通假山顶部和半边亭,


右面半边亭旁一株百年古荔叶茂枝繁,每当大年,红荔挂满枝头,更增添了一派田野情趣。

自然,花厅不仅仅只是休闲场所,它还赋予了其寓乐于教的重要功能。置身其中,仿佛让人将日常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快统统抛开,独自去享受此情此景带来的身心的平衡与放松,真切感受主人当年在此生活的闲情雅致。

花厅,敦福堂,



来到东院落,里面摆设的清十二扇漆金木刻祝寿大围屏。这可是宝贝。
此展品为清道光文物《清十二扇漆金木刻祝寿大围屏》,是清代名臣怡良送给朋友母亲八十大寿的贺品。围屏的内容大致为赞扬张孺人有高尚的品德,出身名门,相夫教子,持家有道,家族四代同堂,其乐融融。通篇祝寿辞大字用金粉沾胶书写,字体工整、大气。同时围屏雕工精湛,不管是上部的博古纹、两侧的西王母祝寿图,还是下部的五福捧寿图,无不精雕细琢,极尽豪华与气派。


如今,这里成了二梅书屋的出口。文魁匾,和这里的原主人无关。那是乾隆时徐提督为巳酉科乡试五十七名邓举人的题匾。

黄巷里,不甘寂寞的葛家大院,照样有黄璞故居的字号。清初康熙年间,葛蔚庵在黄巷购入宅院将老父从洪塘乡下接到城内供养以尽孝子之心,因此,葛氏一族在黄巷繁衍至今已有十二代,历史悠久。文革前,门前有一副对联:丹井传家远,黄楼卜宅长。二进大厅里有抱柱诗轴:岩前昔日仙人家,仙人结庵炼丹砂;火光照石石为赤,至今暮暮留红霞。葛氏家族内世代口传为葛洪后代,但不少文章说葛蔚庵是明代来华的菲律宾南部库麻剌朗国王墓守陵人后裔。


如今,这里成了二梅书屋的出口。文魁匾,和这里的原主人无关。那是乾隆时徐提督为巳酉科乡试五十七名邓举人的题匾。

黄巷里,不甘寂寞的葛家大院,照样有黄璞故居的字号。清初康熙年间,葛蔚庵在黄巷购入宅院将老父从洪塘乡下接到城内供养以尽孝子之心,因此,葛氏一族在黄巷繁衍至今已有十二代,历史悠久。文革前,门前有一副对联:丹井传家远,黄楼卜宅长。二进大厅里有抱柱诗轴:岩前昔日仙人家,仙人结庵炼丹砂;火光照石石为赤,至今暮暮留红霞。葛氏家族内世代口传为葛洪后代,但不少文章说葛蔚庵是明代来华的菲律宾南部库麻剌朗国王墓守陵人后裔。
由于诸多原因,昔日规模宏大的葛家大院,如今只有现在的黄巷42号一、二进及西花厅,占地2076多平方米(含里斋)。三坊七巷改造,这里也只有装个门面。葛家与祖国宝岛台湾的关系密切,早在清末台湾名人林国方(台湾名胜板桥接云寺及林家花园均为他所建)将养女高氏许配给葛蔚庵第八世孙举人葛世鋆(字宇宽,1856-1900)并生二子(葛其骏,葛其麟)。葛蔚庵第八世孙葛世鑫、葛世民也多有后人在台生活工作,现今黄巷葛氏在台亲属有数十人。众多的葛氏传人中有一位女性值得一提,她就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烈士于以同先生的夫人,菲律宾著名报人、爱国华侨于长城和于长庚先生的母亲葛蕤谷(1891-1936)。她是葛世鋆的女儿。

这里面还是我多年前来的老样子,基本没变。不过因为没有重建,还是显得很破烂。


这里面还是我多年前来的老样子,基本没变。不过因为没有重建,还是显得很破烂。

前一篇:有福之州:再游小黄楼·古牌匾
后一篇:有福之州:茶亭公园 夏末残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