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朱紫坊,观漆艺展二

标签:
芙蓉园弓亭叶向高柯桂藩剔犀工艺 |
分类: 展览艺术 |
继续福州的漆艺双年展

生生系列,作者:汪天亮




再往后,各个房间展品不少,就是不能近前参观。

剔犀工艺,一般情况下都是两种色漆(多以红黑为主),在胎骨上先用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积成一个厚度,再换另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有规律地使两种色层达到一定厚度,然后用刀以45度角雕刻出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不同的图案。


又一处天井。

这里的日常漆艺,有屏风、药罐茶碗、围棋盘、枕头、古琴、鹤立龟背,表现什么年代普通人家的场面?

修复后的芙蓉园,让人耳目一新。这个小园始建于宋代,历任主人都赫赫有名。南宋参知政事陈韡在此建“芙蓉别馆”,陈韡去世后,“芙蓉园”几成废园。明初,“芙蓉园”收归官府管理。明正德年间,一代名士傅汝舟“尝移居于此”,郑少谷为他题写门联:“巷陋过颜,老去无心朱紫。园名自宋,秋来有意芙蓉。”清咸丰年间,广东补用知府林直筑“袭香楼”于其中。清光绪年间,湖南布政使龚易图宦归,在福州营造四大园林,这里是其一。给福州人印象最深的是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所以芙蓉园门口挂着“叶向高故居”的牌子。

1940年,富商柯桂藩花了4000两银子,陆续从清布政使龚易图的后裔龚寅生手上,买下“芙蓉别岛”(主座)和“武陵园”(邻座)。可见富贵是轮流转。

上世纪70年代初,西湖公园一度被改为农田,“文革”结束后,有关部门立即复建公园。那时,园内假山石极少,就把朱紫坊芙蓉园许多漂亮的太湖石搬到西湖让大众观赏,估计就是西湖假山以及动物园猴山等。

其中包括明代叶向高花重金从苏杭运来的“波罗牙”石头,这块石头像神仙巨掌,“掌心”里面有天然形成的达摩像,现在已不知去向。现在修复原石很少。



“芙蓉别岛”四字的假山石,7月16日从西湖回归离别了半个世纪的故园。

弓亭,修复后,现在游人不能上。

下面有石头搭成的空洞。


来个全景。

汤志义的《天舟》
陈杰
男,1962年生于福州,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毕业,职业漆艺家。

生生系列,作者:汪天亮

汪天亮,上海市人。1950年生人。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1989年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92年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州市美协副主席、闽江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校长。



再往后,各个房间展品不少,就是不能近前参观。
右:《器之方圆》之一,
左:《翀——观想》,作者:郭小一,女,1974年出生于辽宁大连,鲁迅美术学院学士、日本东京学艺大学硕士、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剔犀工艺,一般情况下都是两种色漆(多以红黑为主),在胎骨上先用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积成一个厚度,再换另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有规律地使两种色层达到一定厚度,然后用刀以45度角雕刻出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不同的图案。

王素平
《刻灰“春酣图”屏风》局部。感觉有红楼梦的意境。

又一处天井。

这里的日常漆艺,有屏风、药罐茶碗、围棋盘、枕头、古琴、鹤立龟背,表现什么年代普通人家的场面?

修复后的芙蓉园,让人耳目一新。这个小园始建于宋代,历任主人都赫赫有名。南宋参知政事陈韡在此建“芙蓉别馆”,陈韡去世后,“芙蓉园”几成废园。明初,“芙蓉园”收归官府管理。明正德年间,一代名士傅汝舟“尝移居于此”,郑少谷为他题写门联:“巷陋过颜,老去无心朱紫。园名自宋,秋来有意芙蓉。”清咸丰年间,广东补用知府林直筑“袭香楼”于其中。清光绪年间,湖南布政使龚易图宦归,在福州营造四大园林,这里是其一。给福州人印象最深的是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所以芙蓉园门口挂着“叶向高故居”的牌子。

1940年,富商柯桂藩花了4000两银子,陆续从清布政使龚易图的后裔龚寅生手上,买下“芙蓉别岛”(主座)和“武陵园”(邻座)。可见富贵是轮流转。

上世纪70年代初,西湖公园一度被改为农田,“文革”结束后,有关部门立即复建公园。那时,园内假山石极少,就把朱紫坊芙蓉园许多漂亮的太湖石搬到西湖让大众观赏,估计就是西湖假山以及动物园猴山等。

其中包括明代叶向高花重金从苏杭运来的“波罗牙”石头,这块石头像神仙巨掌,“掌心”里面有天然形成的达摩像,现在已不知去向。现在修复原石很少。



“芙蓉别岛”四字的假山石,7月16日从西湖回归离别了半个世纪的故园。

弓亭,修复后,现在游人不能上。

下面有石头搭成的空洞。


来个全景。

前一篇:走朱紫坊,观漆艺展 一
后一篇:走朱紫坊,观漆艺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