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江南:德清·俞平伯纪念馆

标签:
余英坊俞樾俞陛云僧宝许宝驯 |
分类: 浙江安徽 |
俞平伯纪念馆在武康镇的余英坊。这个纪念馆是15年6月份才开幕,看起来确实很新。这个季节,周末的这里几乎没什么游客。
馆内展览分为:家学;红学;文学三大板块,并配以以大量实物和文字说明,充分展示了俞平伯一生的学术成就与贡献。
世居浙江省湖州府德清县东门外乌巾山下南棣村,南棣俞氏相传为一世祖是元朝提举俞希贤。俞廷镳(1732--1797)字昌时,号南庄,俞樾祖父。乾隆五十九年(1794)甲寅恩科副贡生,例授文林郎。著有《四书评本》。配夏氏、戴氏。
清同治四年俞绍莱及妻樊氏的翰墨丹青。俞绍莱(1842--1881)
俞樾长子,候选道补用知府,直隶北运河同知,署大名府同知,诰授奉政大夫。1864年配樊氏,道光辛卯科举人河南河南府知府湖北咸宁道
讳琨子玉农公次女。
1982年俞平伯抄写的《清史稿·儒林传》中的俞越传。
1983年俞丙然双满月,俞平伯作诗一首以志喜。同时俞平伯又想起了八十年前自己双满月时,俞樾送与自己的《曾孙僧宝双满月剃头诗》。
1972年俞平伯作《家藏曲园公摹秦会稽刻石残篆两本跋语》以留赠儿孙。
家学有其源,从俞樾说起。俞樾(1821.12.25-1907.2.5),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俞鸿渐次子。生于道光元年辛巳十二月初二生于德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十二月二十三卒于苏州。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科举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二甲第19名赐进士出身。当时曾国藩是阅卷官,俞樾试帖诗的头一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得到曾国藩的大加赏识,认为咏落花而无衰瑟之意。曾经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咸丰五年(1855年)任河南学政。次年因为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从此不再出仕。清光绪元年(1875年),俞樾得友人资助买下苏州一块废地,如曲尺形,他亲自设计,利用弯曲的地形凿池叠石,栽花种竹,建屋30余楹,取《老子》“曲则全”句意,俞樾将其命名为“曲园”,自号曲园居士。
作为朴学大师,在为苏州曲园书斋起名时,有意从那句使他发迹的“花落春仍在”中,摘取“春在”两字,定斋名为“春在堂”,并由曾国藩书写匾额。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其弟子有章炳麟、吴昌硕等人。诰封通奉大夫。著作等身,代表作《春在堂全全集》490卷。
探花及第,俞陛云。
同治七年(1868年)3月17日生于苏州。父亲俞祖仁有病,故俞陛云出生后即跟随他的祖父母,由祖父亲自教育,《曲园课孙草》就是俞樾为此而编写的。1881年与彭雪琴尚书之长孙女(彭见贞,字素华),结婚。光绪十年(1884年)应县试考取秀才第一名。
1885年9月赴浙江应乡试,俞陛云中举人第二名,称亚元。1894年彭夫人病故。1895年11月俞陛云的祖父为他续娶杭州名门之女许之仙为妻(即俞平伯之生母,也通诗文)。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戍科中进士后参加殿试,与夏同龢、夏寿田同登戊戌科进士前三名,俞陛云以一甲三名赐探花及第,授编修。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钦命出任四川副主考。1912年(民国元年)任浙江省图书馆监督(馆长)。
1914年被聘为清史馆协修,编修清史,不久由此移居北京,与爱新觉罗·溥仪私交甚厚。1932年3月,接溥仪邀佐政伪满洲国书,撕信逐使,终生不与往来。1937年芦构桥事变后,他不愿出任敌伪工作,居京郊寓所,以卖字谋生,闭门以书、画自娱,保持民族气节。1950年10月12日卒于北京。
左:民国二十七年俞陛云书楷书长联。
右:清光绪十六年俞樾赠予俞陛云的篆书七言诗。
俞平伯的启蒙岁月,喜得僧宝。曾祖父俞樾和他在一起。
俞樾为曾孙俞平伯的出生很是高兴,写了不少诗词表达心情。
俞陛云的著作。
1976年俞平伯的《重抄儿时窗课体》手稿。
1937年4月,俞平伯侍双亲和夫人同游青岛,为纪念这次出游特作的五言长诗。
左:《曲园草》就是《曲园课孙草》,前面说过了,这是俞樾为孙子而编写的家教课本。右:这幅七言联,是俞樾题给俞平伯的母亲许之仙的,要对三岁的俞平伯进行启蒙教育了。
俞平伯的幼学岁月。
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
卢沟桥事变后,俞平伯留居北平,内心苦闷,作《遥夜闺思引》
左:1978年俞平伯重抄《鹧鸪天·草绿裙腰惜远春》
右:1973年仲秋俞平伯在梦中得《浣溪沙》词半首,不知其意,不得续也。直至1974年俞平伯为与夫人《鹧鸪天·记东岳集事》相应,完成了全篇。
1963年书的《重游鸡鸣寺感旧赋》
《妻许小传》
俞平伯夫人许宝驯(昆曲圈以字行,称许莹环),是俞平伯生母许之仙的娘家侄女,幼小随任高丽国仁川领事的父亲许引之(字汲侯)前往高丽国,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回国后,许家在苏州安家,许宝驯时常到俞家与俞平伯姐弟玩耍,与俞平伯姐姐一起学琴,俞平伯与许宝驯可谓青梅竹马。俞平伯诗纪其事云:“少小挑芯夜读书,闻来外姊辍伊唔。”二人于1917年在北京东华门箭杆胡同结婚,俞平伯时年十八,许宝驯长他四岁.
1974年,许宝驯作《双调·望江南》手稿
古槐书屋词《沁园春》手稿,由夫人许宝驯曲。
上二楼,作为著名的红学家,专门辟了《红楼梦辨》
俞平伯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他与顾颉刚通信讨论《红楼梦》。经过深入的研究和考证,他认为原书只有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的,出版了新红学的代表作——《红楼梦辨》。这是他对《红楼梦》研究划时代的贡献。1952年又将《红楼梦辨》修订为《红楼梦研究》。1954年起陆续出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读红楼梦>随笔》。1986年,应香港三联书店与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会的邀请,俞平伯赴港举办“《红楼梦》研究”学术讲座。
左:俞平伯《(好了歌)闲评》手稿(部分)。
右:俞平伯《红楼释名》手稿
左:《索隐与自传说闲评》是俞平伯特意为香港读者做的较口语的报告,他口述,外孙记录。右:这是去香港讲学家人给他买的手表,按照老人的要求表面要大一些,手表一直陪他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

前一篇:春之江南:德清余英溪漫步
后一篇:春之江南:半幅德清塔山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