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州:亭江炮台公园
标签:
中法马江海战林则徐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休闲 |
分类: 闽都十邑 |
闽江口宽阔的江面上,一条高大的大桥直达琅岐岛,免费通行,相当方便,一下改变了闽江口的交通,真爽。
一进门就看到四门小火炮对着江面,实际上这都是现在仿造,而且还是按比例缩小的,缺少威力,更没气势。
亭江炮台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是为对抗郑成功而设。《清史稿》记载:“顺治十五年(1658年)筑(闽安)城,置战船、南北岸炮台”。道光三十年(1850年)秋冬,林则徐“数乘扁舟至虎门、闽安诸海口阅视形势”,主张陈设重兵于闽安镇至五虎门一带,并着手组织人力物力对闽江口内的一些炮台进行重修,其中就有北岸炮台。

这里可以看到闽江口的琅岐岛。

北岸炮台与长乐的象屿炮台相互呼应、扼守闽江,形成闽江口第二道防线。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可以看到闽江口的琅岐岛。

北岸炮台与长乐的象屿炮台相互呼应、扼守闽江,形成闽江口第二道防线。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重修,光绪六年(1880年)、十二年(1886年)两次复修。由山巅主炮台、山边突出部前沿炮台、临江岸炮台群及山后弹药库组成。

上山,可以看到沿江炮台群的位置。

坑道,应该是近几年发掘出来的。

山上的这两尊铁炮铸造于鸦片战争期间,是2013年炮台工程修缮时出土的。

就是这样的固定炮台,被中法马江海战的法军摧毁,可见就算在当时,也不先进。


上山,可以看到沿江炮台群的位置。

坑道,应该是近几年发掘出来的。

山上的这两尊铁炮铸造于鸦片战争期间,是2013年炮台工程修缮时出土的。

就是这样的固定炮台,被中法马江海战的法军摧毁,可见就算在当时,也不先进。

这里属于前沿炮台,在主炮台所在小山包的半腰,呈“凹”字形,占地20平方米。

三个炮孔,发现了两门铁炮,大约还有一门失踪了。


山巅炮台,这是圆形主炮台。三合土建造的墙体。地上有铁轨,方便转向。

这门大炮是仿造的,但是一比一,有威力。

炮弹库,运弹车,还挺科学的。


三个炮孔,发现了两门铁炮,大约还有一门失踪了。


山巅炮台,这是圆形主炮台。三合土建造的墙体。地上有铁轨,方便转向。

这门大炮是仿造的,但是一比一,有威力。

炮弹库,运弹车,还挺科学的。

对着侵略者开炮!
前一篇:有福之州:亭江滨江公园
后一篇:有福之州:长乐古榕公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