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皖南:宣城敬亭山 (下)
标签:
绿雪茶社翠云庵太白独坐楼皇姑泉古昭亭 |
分类: 浙江安徽 |
敬亭山日落

也真是不急不慢,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来到山门前。停车场上,还是有不少车辆,这里叫做敬亭广场,不同于一般的停车场哟,是有文化的地方。


这里景区免费,可以随意进出。诗仙李白曾留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名句,应该从这里开始。

这里面,照样有茶田。


我们肚子也饿了,绕路下山。

夜色即将开始散开了。道路显得灰暗起来。我们抓紧下行。

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安徽宣城,在此他逗留了两年。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二次漫游时期,应该也是诗人心里极为矛盾,很不得志的时期。

经过太白独坐楼。太白独坐楼联:唯谪仙有此仙居,三杰中,公称健者;是名山不以山著,千载后,我作游人。




玉真公主是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明皇李隆基胞妹。降世之初,母窦氏被执掌皇权的祖母武则天害死,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抚养。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响,豆蔻年华便入道为女冠,号持盈法师,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封崇昌县主食租赋。入道后广游天下名山,好结有识之士,尤垂青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李白,力荐李白供奉翰林为圣上潜草诏诰。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去公主称号。安史之乱后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后香消玉殒魂寄斯山,百姓将其安息之地称为皇姑坟,世代祭拜。
这个故事比较感人吧,我也不知道是否是真的。但这座塑像保护整洁的不够,看着黑黑点点的。


古昭亭,明代崇祯九年(1636年),宣城县令陈泰来建,并亲书“古昭亭”三个行书大字,也称古昭亭坊。坊以巨大石料砌成,两旁为两根方体石柱,上方连接石横梁,坊名刻在横额上,坊前有石砌台级。 1979年,坊被大风刮倒,1982年,修复。

继续下行,有水边凉亭,这里已经接近山门了。


也真是不急不慢,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来到山门前。停车场上,还是有不少车辆,这里叫做敬亭广场,不同于一般的停车场哟,是有文化的地方。


这里景区免费,可以随意进出。诗仙李白曾留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名句,应该从这里开始。

这里面,照样有茶田。

中国的茶文化,讲究的是独特性,这就是产于敬亭山的历史文化名茶“敬亭绿雪”。“敬亭绿雪”初创于明代,盛于清代,但相对我们福建的铁观音、大红袍、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等,好像不是太著名。山边,诗歌碑刻不断。

顺着山道先向东,再朝北,往上登高。

天色渐晚,挑主要的地方走走。绿雪茶社这个时候,也没有茶客了。

这是算是半山腰了,一片寺庙建筑。

原来是翠云庵,太迟了,就没时间上去了。翠云庵初名卜静室,始于唐代时任宣城刺史的裴休,元末毁,明重建。上回去湖南的宁乡沩山找裴休墓,因为道路远而遗漏,今后也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


过重阳亭往上,开始坡度较陡了。

又见茶田,而且还是很陡的山坡。再长见识了。



怀英亭到了。再前就是一峰的峰顶了。这时候还是有游客前往。


顺着山道先向东,再朝北,往上登高。

天色渐晚,挑主要的地方走走。绿雪茶社这个时候,也没有茶客了。

这是算是半山腰了,一片寺庙建筑。

原来是翠云庵,太迟了,就没时间上去了。翠云庵初名卜静室,始于唐代时任宣城刺史的裴休,元末毁,明重建。上回去湖南的宁乡沩山找裴休墓,因为道路远而遗漏,今后也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

翠云庵唐代原系禅门,至1919年成了道教场所,解放后至1957年庙毁,道教未再兴起。1987年,经批准重建,由现观音宝殿和观音堂组成翠云庵,呜呼。庙前的一座小小的三角凉亭,盖在一口井上,很别致。

过重阳亭往上,开始坡度较陡了。

又见茶田,而且还是很陡的山坡。再长见识了。



怀英亭到了。再前就是一峰的峰顶了。这时候还是有游客前往。

这边,是另一个山峰,前面好像是电视塔。

我们肚子也饿了,绕路下山。

夜色即将开始散开了。道路显得灰暗起来。我们抓紧下行。

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安徽宣城,在此他逗留了两年。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二次漫游时期,应该也是诗人心里极为矛盾,很不得志的时期。

经过太白独坐楼。太白独坐楼联:唯谪仙有此仙居,三杰中,公称健者;是名山不以山著,千载后,我作游人。



沿路下行,来到皇姑泉景点,坐落在凤凰山东侧竹林之中。

玉真公主是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明皇李隆基胞妹。降世之初,母窦氏被执掌皇权的祖母武则天害死,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抚养。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响,豆蔻年华便入道为女冠,号持盈法师,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封崇昌县主食租赋。入道后广游天下名山,好结有识之士,尤垂青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李白,力荐李白供奉翰林为圣上潜草诏诰。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去公主称号。安史之乱后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后香消玉殒魂寄斯山,百姓将其安息之地称为皇姑坟,世代祭拜。

这个故事比较感人吧,我也不知道是否是真的。但这座塑像保护整洁的不够,看着黑黑点点的。


古昭亭,明代崇祯九年(1636年),宣城县令陈泰来建,并亲书“古昭亭”三个行书大字,也称古昭亭坊。坊以巨大石料砌成,两旁为两根方体石柱,上方连接石横梁,坊名刻在横额上,坊前有石砌台级。 1979年,坊被大风刮倒,1982年,修复。

继续下行,有水边凉亭,这里已经接近山门了。

前一篇:夏末皖南:宣城敬亭山(上)
后一篇:夏末皖南:宣城市区逛一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