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皖南:泾县黄田古村 (上)
标签:
水磨花砖榔桥镇凤子河荣禄大夫第猪头石 |
分类: 浙江安徽 |
泾县的黄田古村在县境的南部,如果自驾从绩溪来,应该先到这里。我们从县城出发,算是倒回去。从县城来有公交,但到了榔桥镇,去黄田村因为不是旅游季节,居然找不到车子进去。在街口转了两圈,还等不到过路车,只好迈开双腿步行了。在这乡野路上行走,也不是一件太辛苦的事,夏末的上午不是炎热的时节,田野稻黄,算是风景,聊以自慰。

行不久,遇到一位来镇里采买的老农,就一路攀谈。不能说这里是乡野,现如今就是老农也是有文化,讲起来一一道来,不缺见识。

这道口进到黄田,有三公里半的路程,本想有顺风车可以搭,还真没有遇到。一公里后,老农回家了,我们继续走在大道上。


南去的高铁,经过这里,这可是直达福州的哟。交通的发达,让距离缩短。




一路过去,自然村落也经过了两三个,自然地貌也从大面积的平地,逐渐变成小面积的了。

再拐个弯,山地越来越小了。


远处看,以为这就是黄田,到了才发现还没到。

田中,有一座拱桥,有点距离,没有去过看个仔细。


终于走到景区门口了,三公里半的距离,我们走了一个小时多。偌大的停车场,不见一部车子,我们算是今天唯一的游客?

办好门票,顺着这条叫做凤子河的溪流走进古村。

黄田村成船形,两条小溪从山坡上奔流而来,在村口会合,而村庄就在两条小的拥抱之中,交会处就是村头,也是船头。

我们自己漫游,不要什么导游。这就是“船头”的位置,有导游牌指示,不会迷路。


走进古村,发现有标志的不少古屋,都不开放。不少只剩下外表。第一座崇德堂,它建于清乾隆年间,又称“义园公敞厅”,俗称“六房” 。院墙呈尖角状,是整个船型村落的船头。看到边上有一对小夫妻在这里开客栈,看来旺季这里应该游人不会少吧。

行不久,遇到一位来镇里采买的老农,就一路攀谈。不能说这里是乡野,现如今就是老农也是有文化,讲起来一一道来,不缺见识。

这道口进到黄田,有三公里半的路程,本想有顺风车可以搭,还真没有遇到。一公里后,老农回家了,我们继续走在大道上。


南去的高铁,经过这里,这可是直达福州的哟。交通的发达,让距离缩短。




一路过去,自然村落也经过了两三个,自然地貌也从大面积的平地,逐渐变成小面积的了。

再拐个弯,山地越来越小了。


远处看,以为这就是黄田,到了才发现还没到。

田中,有一座拱桥,有点距离,没有去过看个仔细。


终于走到景区门口了,三公里半的距离,我们走了一个小时多。偌大的停车场,不见一部车子,我们算是今天唯一的游客?

办好门票,顺着这条叫做凤子河的溪流走进古村。

黄田村成船形,两条小溪从山坡上奔流而来,在村口会合,而村庄就在两条小的拥抱之中,交会处就是村头,也是船头。

我们自己漫游,不要什么导游。这就是“船头”的位置,有导游牌指示,不会迷路。

黄田村古建筑群四周群山环抱,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这里是朱姓人家。

走进古村,发现有标志的不少古屋,都不开放。不少只剩下外表。第一座崇德堂,它建于清乾隆年间,又称“义园公敞厅”,俗称“六房” 。院墙呈尖角状,是整个船型村落的船头。
九间边屋是长子朱子典故居,中有巷道相隔,沿风子河岸道路砌筑,与河岸梅花相映,自成一景。院门开在左侧。宅内一字形长天井贯通廊前,当中一间为堂,两边各有4间正房;上层相应九间,通过中堂楼梯上下。

过厅,比较破败。

回到凤子河边。

大夫第内,成了遗址。


“荣禄大夫第”前有照壁墙临河,花砖门墙,麻石门坊,木制门屏。原为三纵两进,现仅存正厅后进五开间和九间边屋一幢,整体损毁严重,大部分仅剩屋基,但在对堂的布局和入口处理上有独到之处。



过厅,比较破败。

回到凤子河边。

大夫第内,成了遗址。

建于清道光年间的“荣禄大夫第”又名“裕怡堂”,是朱宗潘府第。“荣禄大夫第”是黄田村内两所入口朝向不同的建筑之一。院门对牛背山、凤子河。因风水缘故,建筑时将门框向西偏了10度,以避凤子河的水流直冲家门。

“荣禄大夫第”前有照壁墙临河,花砖门墙,麻石门坊,木制门屏。原为三纵两进,现仅存正厅后进五开间和九间边屋一幢,整体损毁严重,大部分仅剩屋基,但在对堂的布局和入口处理上有独到之处。


后一篇:夏末皖南:泾县黄田古村 (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