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时节:乌龙江边淮安 金山寺

标签:
张经怀安县翁正春曹学佺常衮 |
分类: 闽都十邑 |
如今洪塘在乌龙江边这个部分,除了农大边上的沙滩公园,还有西端的这一片淮安村。曾经的乡村如今大面积成了高档小区或者会所,曾经破烂不堪的武庙,现在也修缮一新了。




这里塑像说的是谁,还真不知道,应该就是官员了,因为这里是迎官道,位于怀安县衙署前侧堤岸下,石道延伸江中,名为“迎官道”,即至江边迎来送往官员的专用道路。石道尽处有几块大石梁,其中一块断梁上留有残刻“伍贯文造桥一”,此石梁为宋代遗物,有专家认为是怀安四达桥桥梁残件。

历史上,从市区到洪塘交通极为不便,在洪山桥建起来之前,须经西河乘船过渡,或者乘坐类似竹筏一样的水上交通工具,称为“骑竹马”。

怀安县,是中国历史名门世家连绵千年的旺地。曾走出了七代进士的刘若虚家族,六代进士的潘吉浦家族,五代进士的刘易简家族、彭元达家族、余深家族,四代进士的卓元龟家族,三代进士的陈公器家族、曾春家族、洪元滂家族、王泰定家族、林颖秀家族、陈士泰家族、李撝之家族等。

曾经人杰地灵的地方,如今又焕发新春了。


这一带的民居村子都不见了,只有江中的小寺庙和岸边的这些大树还是依然。


警钟后面,是“龙舟竞渡”。

金山寺“借借室”的来历。爱国学者、莆田人林龙江倾囊捐助掩埋了被倭寇杀戮的受难者尸体之后,来这儿著书立说。他所用的桌椅器具等物全向附近村民借来的,所以人们称他借寓的这个斗室曰“借借室”。他自己还在门上署一副对联:“山川寄迹原非我,天地为庐亦借人。”林龙江每年夏天都设坛纪念被倭寇杀害的乡亲,还撰写了《防倭管见》等书,提出保国安民的良策。

福州人供奉的五帝是瘟神,相当于闽南的王爷,又称五圣、五显大帝、五福大帝。其名号,也并非朝廷敕封,而出于民间杜撰。据《闽都别记》,原为水猴、水鸟、蛤蚌、鲈鱼、水蛙五怪,能行灾布病。为了躲避官方的打击,五通神改为五帝,自然神变成了人格神。现在老福州人有句口头语“五帝拦门搦(福州方言读niek,“捉”的意思)”,倒是很少听到了。


福州曾经有个怀安县,建置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闽县9乡800户置;元代,统10乡25都45里。明代怀安县辖9乡44里。隶于福州威武军,以后长期隶属于福州路、府。明万历八年(1580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怀安县建置从此取消。其县治就在这里。

多年前来这里,只有乡野菜园,现在成了休闲胜地。怀安县,是福州历史颇有盛名的进士之乡、尚书之乡。在不足600年间,诞生了近500位进士,其中不乏状元、榜眼、探花,曾走出了10位尚书。当然,进士最多的时代是在南宋,那是一个小朝廷。

发源于武夷山脉的闽江,流到这里,分成了白龙江和乌龙江,这一片的江面,就是这么宽阔。


多年前来这里,只有乡野菜园,现在成了休闲胜地。怀安县,是福州历史颇有盛名的进士之乡、尚书之乡。在不足600年间,诞生了近500位进士,其中不乏状元、榜眼、探花,曾走出了10位尚书。当然,进士最多的时代是在南宋,那是一个小朝廷。

发源于武夷山脉的闽江,流到这里,分成了白龙江和乌龙江,这一片的江面,就是这么宽阔。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娘子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此去何时返?”福州这首著名的民谣,说的就是这一带。这首民谣出自唐代的福建观察使常衮。常衮(729-785),字夷甫,唐代著名状元宰相。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唐开元十七年(729),天宝十四年(755)乙未科状元及第。累官至宰相后贬为福建观察使。贞元元年(785)正月卒,时年五十五。

这里塑像说的是谁,还真不知道,应该就是官员了,因为这里是迎官道,位于怀安县衙署前侧堤岸下,石道延伸江中,名为“迎官道”,即至江边迎来送往官员的专用道路。石道尽处有几块大石梁,其中一块断梁上留有残刻“伍贯文造桥一”,此石梁为宋代遗物,有专家认为是怀安四达桥桥梁残件。

历史上,从市区到洪塘交通极为不便,在洪山桥建起来之前,须经西河乘船过渡,或者乘坐类似竹筏一样的水上交通工具,称为“骑竹马”。

怀安县,是中国历史名门世家连绵千年的旺地。曾走出了七代进士的刘若虚家族,六代进士的潘吉浦家族,五代进士的刘易简家族、彭元达家族、余深家族,四代进士的卓元龟家族,三代进士的陈公器家族、曾春家族、洪元滂家族、王泰定家族、林颖秀家族、陈士泰家族、李撝之家族等。

曾经人杰地灵的地方,如今又焕发新春了。

沿着乌龙江滨,越过沙滩公园,就到了久违了的金山寺。八十年代工作以后,曾经几次来此游玩。现在距离上次又是数年过去了,再来这里已经是交通非常顺畅了。

这一带的民居村子都不见了,只有江中的小寺庙和岸边的这些大树还是依然。

金山原是江心一小石阜,因为它“于江心矗起,形象印浮水面,似江苏镇江金山,故曰小金山”。七八百年前,人们在这小阜上盖起一座七层八级的实心塔,高约7米,花岗石砌成,后又在塔周围建成殿堂。因限于地形,寺院没有巍峨的殿阁和巨大的佛像,但却小巧玲珑,情趣盎然,在全省寺院中独具一格。塔前有观音阁,塔后有大悲楼,左右各有一间斗室,左名“怡怡斋”。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抗倭名将福州人张经,年轻时曾在这里读书。右名“借借室”。

警钟后面,是“龙舟竞渡”。

金山寺“借借室”的来历。爱国学者、莆田人林龙江倾囊捐助掩埋了被倭寇杀戮的受难者尸体之后,来这儿著书立说。他所用的桌椅器具等物全向附近村民借来的,所以人们称他借寓的这个斗室曰“借借室”。他自己还在门上署一副对联:“山川寄迹原非我,天地为庐亦借人。”林龙江每年夏天都设坛纪念被倭寇杀害的乡亲,还撰写了《防倭管见》等书,提出保国安民的良策。
理学大师朱熹7岁丧父,其父临终将其托孤于怀安刘家,由刘家悉心栽培成才。为此,朱熹及其贤婿黄幹都曾多次到怀安辖境内的书院讲学。

曹学佺(1574-1646)明代官员、学者、诗人、藏书家,闽中十子之首。清兵入闽,自缢殉节。曹学佺藏书万卷,著书千卷。毕生好学,对文学、诗词、地理、天文、禅理、音律、诸子百家等都有研究,尤其工于诗词。精通音律,擅长度曲,曾谱写闽剧的主要腔调逗腔,被认为是闽剧始祖之一。名联:“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就出自曹学佺之手。



曹学佺(1574-1646)明代官员、学者、诗人、藏书家,闽中十子之首。清兵入闽,自缢殉节。曹学佺藏书万卷,著书千卷。毕生好学,对文学、诗词、地理、天文、禅理、音律、诸子百家等都有研究,尤其工于诗词。精通音律,擅长度曲,曾谱写闽剧的主要腔调逗腔,被认为是闽剧始祖之一。名联:“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就出自曹学佺之手。

明朝尚书翁正春(1553~1626年),字兆震,福建怀安人。明万历七年(1579年)举人,任延平府教授,转龙溪教谕。万历二十年(1592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历春坊中允,主顺天乡试,进庶子,擢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礼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天启四年(1624年)辞归,获准,加太子少保。
张经(1492年-1555年),字廷彝,号半洲,福建怀安人,为兵部左侍郎,又升兵部尚书是明朝抗倭将领,为人刚正,得罪严嵩、赵文华、胡宗宪等,因而被明世宗处死,著有《半洲诗集》传世。明穆宗谥“襄愍”。

前一篇:过年时节:福州乌龙江沙滩公园
后一篇:过年时节:郁金香花的西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