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驾陕甘宁蒙 五二 博物馆看岩画

标签:
金凤区符号贺兰山拓片文化 |
分类: 陕甘宁疆 |
宁夏博物馆新馆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侧,共四层。其中,地下一层建筑面积8456平方米,分为文物库房、设备用房及办公区域,文物饱和藏量达150000件。地上建筑面积21802平方米,整个建筑平面呈“回”字型布局,贴应了回族自治区的“回”字。出入口立面借鉴了伊斯兰民族风格,与三层外墙局部装修所采用的玻璃幕墙,形成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美感的强烈对比,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外墙装饰所运用的迦陵频伽、力士志文支座等建筑构件形象,以及四个大门使用的装饰图案,都是宁夏历史文化遗存的代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石刻史书展厅,本厅内容主要分三大部分:序——最初的家园、岩画——留刻在石头上的生命印迹、保护研究——我们正在做和还需要做的。通过大量实物、拓片、图片等将岩画丰富的信息传达给游者,其中展出的岩画实物约150块,拓片约300幅,照片约150幅,游牧民族文物若干,复制品若干。

手印岩画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
狩猎


山羊

狩猎
马、符号

上:动物


石刻史书展厅,本厅内容主要分三大部分:序——最初的家园、岩画——留刻在石头上的生命印迹、保护研究——我们正在做和还需要做的。通过大量实物、拓片、图片等将岩画丰富的信息传达给游者,其中展出的岩画实物约150块,拓片约300幅,照片约150幅,游牧民族文物若干,复制品若干。

手印岩画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
狩猎



狩猎

上:动物
下左:龙
下右:动物



左:动物
右:骆驼、山羊、动物

左:山羊
右:人、山羊

马岩画的拓片

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




左:动物

左:山羊

马岩画的拓片

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

上:
下左:山羊、马、符号
下右:虎、鹿
前一篇:秋驾陕甘宁蒙 五一 国庆的银川市
后一篇:秋驾陕甘宁蒙 五三 宁夏区通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