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居长沙:夏日株洲·伏波庙·湘江水

标签:
株洲夏日长沙伏波将军毛泽东纪念地 |
分类: 三湘四水 |
株洲的伏波庙,在株洲县渌口镇的伏波岭,但汽车导航却导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所在,耽误了几公里的路程,问当地人也不知道,还是用手机导航才到了这里,现在也是县文化馆的所在。

渌水,湘江的一个支流。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东汉建武17年(公元41年)交趾女子征侧及其弟征贰为太守苏定所迫,率众造反,占领60余城,侧自立为王。是年冬,光武帝差伏波将军马援,率楼船二千艘,领兵二万南征交趾,叛乱始平。马援南征往返途经渌口,历时三载,均屯兵于岭上,后人感其勋德,便将此岭以 “伏波”名之,沿用至今。

伏波岭不高,就在江边。

渌水,湘江的一个支流。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东汉建武17年(公元41年)交趾女子征侧及其弟征贰为太守苏定所迫,率众造反,占领60余城,侧自立为王。是年冬,光武帝差伏波将军马援,率楼船二千艘,领兵二万南征交趾,叛乱始平。马援南征往返途经渌口,历时三载,均屯兵于岭上,后人感其勋德,便将此岭以 “伏波”名之,沿用至今。

马援
(前14-公元49年),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作为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代,因数次南征而闻名两广。
后唐武安军节度使马殷,尊马援为先祖,奏请唐王恩准伏波将军马援为昭陵(灵)英烈王。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马殷踞湖南时,在伏波岭立神祠,名曰
“伏波祠”。

1927年2月3日,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驻庙召开农运骨干会议。1944年9月,日寇飞机轰炸渌口时,伏波古庙被毁。现存之庙,为1968年秋株洲县革命委员会作为毛泽东同志早期革命活动纪念地和大革命时期农协会旧址,根据老人记忆,按原式样制图重建。1999年,被株洲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2月3日,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驻庙召开农运骨干会议。1944年9月,日寇飞机轰炸渌口时,伏波古庙被毁。现存之庙,为1968年秋株洲县革命委员会作为毛泽东同志早期革命活动纪念地和大革命时期农协会旧址,根据老人记忆,按原式样制图重建。1999年,被株洲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渌水是醴陵最大的河流、水系。其流域总面积为5713平方公里,遍及湘东赣西近十个县市。在现代京剧《杜鹃山》里,主人公柯湘在介绍自己身世时有一句唱腔:“家住安源萍水头”,指的就是渌水上游。渌水全长168.8公里,自东向西流经十余个乡镇,沿途接纳溪涧河川数十条,在渌口镇汇入湘江。


前一篇:暂居长沙:禅宗胜地 浏阳石霜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