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江浙:高邮 文游台

标签:
高邮秦少游苏东坡泰山庙读书台 |
分类: 江苏上海 |
高邮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东岳庙(即泰山庙),因苏轼过高邮与本地乡贤秦观(秦少游)、孙觉、寓贤、王巩会集于此,饮酒论文而得名,从此,这座本来依附东岳大帝神韵的庙台便独领风骚,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纷纷登台,一瞻风采,并留下千古不朽的诗文。
购票进门,不见他人。

先到西侧的水鉴馆,以1931年特大洪水为主题,展示灾情、揭示教训,警示未来。高邮这里是湖区,必须警钟高悬。

边上还有座古鑑堂,大厅内陈列的“高邮五千年”历史展览,将人们带进了逝者如斯的岁岁年年。



往后,就是泰山庙了。


先到西侧的水鉴馆,以1931年特大洪水为主题,展示灾情、揭示教训,警示未来。高邮这里是湖区,必须警钟高悬。

边上还有座古鑑堂,大厅内陈列的“高邮五千年”历史展览,将人们带进了逝者如斯的岁岁年年。



往后,就是泰山庙了。

这间,是文物保护的四贤祠。是祭祀苏轼、孙觉、秦观、王巩四贤的场所。现存门厅三间,宽9米多,进深七檩近7米。门厅为水磨砖雕门楼,中部砖雕为“文王访贤”,东西两侧上方砖雕为“文武状元”,下方砖雕为“渔樵耕读”。

西去,是泰山庙的祭祀场所,是这里最早的起源。

边上就是幽静典雅的秦观读书台


西去,是泰山庙的祭祀场所,是这里最早的起源。

边上就是幽静典雅的秦观读书台

修复的秦少游读书台,成了读书室。环境幽静,倒是很适合读书。
回到中路,是秦观塑像“送别”。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又称淮海先生。先世居江南,中途迁徙扬州,高邮武宁乡左厢里人,即今天的秦家庄。秦观一生风流倜傥,20岁后就开始外出游学,经同乡孙觉介绍,认识了北宋词坛泰斗苏东坡,并拜其为师,后来成为“苏门四学士”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位词人。《鹊桥仙·金凤玉露》便是他千古名篇中的一首:“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台上,就是名闻遐迩的盍簪堂。“盍簪”一词出处在易经:“盍,合也;簪,疾也”,“盍簪”即群朋合聚而疾来也,颇有深意。秦邮帖另行发文。

盍簪堂再拾级而上,就到了文游台景区的主体楼——文游台。门前木柱上悬挂的是“无双国士,终古文台”的章草对联,由已故全国著名书法家王蘧常先生撰写。


盍簪堂再拾级而上,就到了文游台景区的主体楼——文游台。门前木柱上悬挂的是“无双国士,终古文台”的章草对联,由已故全国著名书法家王蘧常先生撰写。

横挂在正中的王士祯所书的“古文游台”匾额和楼厅内陈设的《西园雅集图》及全国著名书法家王学仲撰书的长联,构成了楼厅的主旋律。《西园雅集图》以宋代著名画家李伯时笔下苏轼、秦观生动逼真的形象,引起游人的深思联想,这幅作品堪称扬州漆器的绝顶佳作。




前一篇:夏末江浙:兴化 旧县暑 船厅
后一篇:夏末江浙:高邮 秦邮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