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中安化:思贤桥 永锡桥

(2014-06-14 06:58:57)
标签:

安化

风雨桥

茶马古道

洞市

麻溪

分类: 三湘四水

从江南镇到茶马古道景区,经过七一村,看到这座思贤桥。停车参观。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沿着田中小路,来到近前。这座桥南北向横跨麻溪,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渠架,两台两墩,棱形分水,五层鹊木。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南、北端桥亭顶上加建楼阁式顶;青石阶梯楼、阁式顶下有青花瓷片并成的“思贤桥”桥名匾额。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南端桥头有守桥亭,两侧是山道通往各处。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从茶马古道回程,洞市一样在烟雨中。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路过永锡桥。这座桥是安化旅游著名的标志之一,是安化县规模最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木构风雨廊桥。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头现有的金属字体牌匾是2003年更换的。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当时,由于整个县内不通公路,而永锡桥所在地洞市乡锡潭村为“前乡”与“后乡”,新化通安化的必经之路。往来过客经此,必须乘船过河。一遇春夏涨水,只能绕道而过,多有费时。而那敢于冒险的急性人,涨水也要船家硬撑过去。于是便有三次翻船死人的悲惨事故发生(桥志有载),乡绅远客闻知此事,便远近倡议,义捐修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自发起捐资到动工修建,到大桥竣工建成,越六载寒暑,耗数十万捐资,牵动二县九乡百姓,可谓当时的大工程。此桥桥墩为纯一色巨石累砌而成。石墩之上为巨大鹊木横卧其上,鹊木上便是由三十九扇木屋互连而成的主体廊桥。屋面盖瓦,以蔽风雨。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在桥的两边还悬挂有关于安化其他各地风雨桥的介绍。安化地处山区,山多,溪流多(把不完全统计,有溪流100多条),为了方便人们出行,经常在溪上建起风雨桥。同时,风雨桥也是人们茶余饭后休闲的一个好场所。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当地乡民来此进香。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全桥为纯木结构,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的一个缩影。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桥下是麻溪,麻溪是安化运送茶叶的另一条交通要道。俗称麻溪排帮。产于洞市这边的茶叶,通过麻溪运往资江,再顺流而下到洞庭湖,至武汉,然后通过陆路运往陕西、西北等地。这就就形成了安化独具特色的茶马古道—— “船舱马背式”。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桥亭又“印月亭”,是方便过往的人们歇脚的地方,原来设有茶亭,方便赶路的人。桥亭内外有不少石碑,大部分保存完好,石碑主要记叙了修桥的原因、经过、主修、协修和捐赠者的姓名和募捐的款额。非常有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雨中安化:思贤桥 <wbr>永锡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