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走湘西:里耶战国古遗址

标签:
里耶秦简城墙里耶古城古城 |
分类: 三湘四水 |
不能有太多的逗留,因为今日的重点是龙山的里耶,离开茶峒顺着国道经过花垣的团结镇,拐入县道一路曲折地向北,在保靖县内盘山过河。好在道路是新修的,就算下雨也是不错。
到了里耶隔壁的清水坪,停车吃个粉面,赶时间权当午餐,小餐馆对面的小市场。
网络购票,便宜一点。进门有导游介绍。里耶战国古城临河而建,遗址包括城墙、城壕、井、道路、作坊、管署及贫民居住区等。南北长210米,东西残宽120米,面积2万余平方米。始建于战国时期,沿用至秦汉时期。古呈方形,其形制、结构和布局都很讲究,修有城墙城壕。


里耶古城的北城墙和西城墙保存相当完整,城墙高2米,底部厚24米,系夯筑而成,墙两面护坡用大卵石垒砌。据考古专家对北城墙百米探方解剖得知,该城墙曾经楚、秦两代修筑,第一次是战国时期修筑的军事城堡,延续至秦汉才渐成形制。在古城墙外有6米宽、3米深的护城河,形成有城有池,固若金汤的防御格局。








二号井,水井


古城一号井,因其结构奇特并封存了三万多枚秦简牍而被考古专家们称为“中华第一井”。井的结构十分考究,井圈直径在4.2米至4.5米左右,深达14.28米,井面距地表面3米。它是用43层套榫的木板叠砌起来的,每块木板长2米,宽30厘米,厚15厘米,以榫卯结构依层叠砌,在木框与井壁间隙中填以青膏泥,井底是原生的鹅卵石,如此结构如此深度的先秦古井在我国尚属首见。从2002年6月3日在井里发现第一枚秦简起,一号井共发现秦简牍3万多枚,计20多万字,是二十世纪我国秦简出土总数的7.5倍。





古城一号井,因其结构奇特并封存了三万多枚秦简牍而被考古专家们称为“中华第一井”。井的结构十分考究,井圈直径在4.2米至4.5米左右,深达14.28米,井面距地表面3米。它是用43层套榫的木板叠砌起来的,每块木板长2米,宽30厘米,厚15厘米,以榫卯结构依层叠砌,在木框与井壁间隙中填以青膏泥,井底是原生的鹅卵石,如此结构如此深度的先秦古井在我国尚属首见。从2002年6月3日在井里发现第一枚秦简起,一号井共发现秦简牍3万多枚,计20多万字,是二十世纪我国秦简出土总数的7.5倍。



青青的河水,真是休闲好去处。
前一篇:五一走湘西:翠翠茶峒镇
后一篇:五一走湘西:里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