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新化行:大熊山(上)大熊峰

标签:
春绿大雄序列王朝笔下 |
分类: 三湘四水 |
湘中大熊山,位于新化县北端,与安化县接壤,距新化县城70余公里。从冷水江过来,驱车两个小时。在山的家族序列中,位处湘中的大熊山并不显眼。它令人侧目的,更多的在于它的山野绿色,那莽莽苍苍的绿,一望无垠地装饰着熊背似的山。还有远古深厚的人文气息。
这里与遥远的华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有关。几乎是一种堙没。《史记》曾记载:“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大约司马迁严谨的笔下对黄帝这一行踪的描述,简约地告诉世人,胜利后的黄帝不怕历经千辛万苦,依然去寻找这样一位强悍对手曾经的足迹。
进入大熊山林区,就是古代所说的“梅山蛮”之地,汉时,这一带多深山密林、幽谷深涧和山洞,几乎与外界隔绝。相传,这里的居民乃盘瓠的后裔。历代史籍对其称谓不尽相同,春秋战国时称“荆蛮”,汉代称“长沙蛮”,隋代称“莫徭”,唐代称为“梅山蛮”。
车到半山处,见到一处工地,朋友说这里有古寺,进去参观。一切都在进行中,水泥钢筋遍地。参天的古树,没了周边环境的衬托,显得不协调。
除了我们上来的汽车道,还有一级级上下的台阶小路,伸向山脚。
回到梅山蛮的话题,北宋以前的历代统治者都想用武力征服他们,但都没能成功。宋仁宗开始改变对“梅山蛮”的政策,宋神宗采纳臣下的意见,决定对“梅山蛮“实行怀柔政策,公历1073年1月9日),梅山正式归附北宋中央王朝。北宋在梅山建筑二邑,上梅山筑一邑,命名“新化”,取“王化之新地”之意;下梅山筑一邑,命名“安化”,取“人安德化”之意。




后一篇:湘中新化行:大熊山(中)蚩尤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