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行:祁阳 浯溪碑林

标签:
永州世纪元结摩崖颜真卿 |
分类: 三湘四水 |
来到祁阳县城的路,还算不错,除了城里的拥挤花费了不少时间。目标是著名的浯溪碑林,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是成熟景区,订票付款都正常。
大门直道处,就是陶铸塑像。我们刚刚从他的故乡来。
浯溪,原本无名小溪,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元结出任道州刺史,舟过祁阳,见这里怪石林立,悬崖峭壁,景色异常优美,就爱上了这个地方,后又弃官不做,来这里隐居,并自创“浯、峿、痦
”三字,命溪曰“浯溪”,山曰“峿台”,亭曰“痦亭”,合称“三吾”。
元结在公元761年撰写了《大唐中兴颂》,后来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下来镌刻于江边崖石,因其文奇、字奇、石奇,被后人誉为浯溪“三绝”。此后,历代共有250多名文人学士到此游览,题诗作赋,铭刻石上,成为国内最大碑林,是研究碑石文化的一个宝库。先来到三绝碑亭。

虚怀水色



虚怀水色


等不到月夜,就观江景吧。
这个高1.5米,宽0.7米的奇特的字到底是什么字呢?相传是八仙之中的吕洞宾所书写的“寿”之屏,所以这个景点叫做“吕仙寿屏”,它奇特的地方还因为其中包含了“日月星”、“天地人”、“金木水火土”、“永世公候”、“福禄寿”十八个字及太极八卦图形等,寓意很多。


宋樟抱石 算是一景。
此处崖壁宽广120平方米,中兴碑高3.2米,宽3.3米,全幅面积10.56平方米。书从左起,21行,每行20空,除去空格,共332字。每字直径约15公分。颜真卿写颂时下笔激越高昂,气势磅礴,字字刚正雄伟,气度恢宏,精神内蕴,字里行间充满刚毅之气,使中兴碑成为鲁公生平得意之笔,被誉为“宇宙杰作”,致使后人“百拜不能休”。清乾隆帝见到拓片便视为“天球拱璧”。后人为保护摩崖三绝,自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始,已经六次修建“三绝堂”。
《中兴颂》摩崖是浯溪的核心和精髓。《中兴颂》之后1200余年来,历代杰士名流,游躅接踵,运笔抒怀,吟诗作赋,打碑刻石,镂玉雕琼,使浯溪满山皆字,无石不诗。宋神宗熙宁八年(1104),黄庭坚在中们碑右侧,题七言长诗十四韵《书摩崖碑后有序》。清同治元年(1862),何绍基游浯溪,作《题摩崖中兴颂碑诗并跋》,刊于黄碑右侧,行楷,颜体,世推为“颜后第一”。清光绪十九年(1893),吴大瀓游浯溪,读中兴颂,也次出山谷诗韵作长诗,刻于何碑之右侧。楷体,书法秀劲,至此,颜、米、黄、何、吴等一代代宗师的真迹宝卷,一字儿排开,成为浯溪的一道亮丽风景。

湘江,在这里修了个堤坝。


外观三绝堂。


湘江,在这里修了个堤坝。


外观三绝堂。

浯溪,小小的一条细流,龙珠石旁流进湘江。
前一篇:永州行:祁阳陶铸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