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江西宜黄:曹山寺·曹洞宗祖寺

标签:
墓塔祖寺云萃曹山宝三代 |
分类: 赣琼两广 |
离开仙洞,沿着乡道一路往西北,经过几个小村庄,来到道路的末端,就到了曹山寺。一看这模样,还是很有规模的一座暂新的寺庙。它坐落在宜黄城西13公里的形如莲花瓣的曹山之中,环山绕水,占地52亩,山林400多亩。曹山寺院端正坐落在正中广阔的空间,正有供养山,左右龙虎山,形成一个天然的佛教法坛。
曹山寺,始建于唐代咸通(870——873)年间。由佛教禅宗南岳青源法系弟子本寂禅师所创,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曹洞宗祖庭。
曹山寺祖师本寂俗姓黄,名元证,法号本寂,系福建莆田人,19岁在福建福唐县(今福清)灵石山出家,25岁受戒,得到江西宜丰洞山高僧良介禅师真传,来到宜黄弘扬宗法,他在曹山“法席大兴,学者云萃,洞山之宗,至即为盛”,名扬四海,被称为“曹洞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第之一,故曹山宝积寺被称为“曹洞宗”祖庭。
由于处于台风边缘,这里是偶尔有雨,香客也不见几个。这看门的尼姑就显得太寂寞了。
祖师是福建老乡,又是同宗,不参拜一下实在说不过去。问了僧人祖师墓的所在,走到这里不用绕路。
本寂祖师灵塔。本寂禅师在曹山传法31年,弟子过百、信徒数千。公元901年圆寂后就葬在曹山寺西侧的凤形坑。1743年,雍正帝加封为“宝藏元证禅师”。宋朝嘉定16年(1223年),日本学僧道元(承阳大师)来华参禅,拜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师如净禅师为师三年,受禅宗和法衣而归,回日本建永平寺作为传播曹洞宗的根本道场,成为日本佛教众迄今犹盛的重要宗派。
曹洞宗在佛教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清初以后,曹山寺曾一度衰落,民国后期仅存部分殿堂和少数佛像,文化大革命时殿宇被拆毁,只留《曹山寺碑记》和本寂禅师墓塔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