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宫:海上生明月
标签:
艺术宫任伯年施大畏林琴南陆小曼 |
分类: 江苏上海 |
继续参观,海上生明月的专题。
这个作品,好像是 孔子问礼于老子
远去的蓝色记忆 2010-2011年 陈世宁
雕塑《淞沪铁路》
淞沪铁路的前身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吴淞铁路,
1876年7月3日江湾段正式通车时,由于此前中国从来没有过铁路,铁轨两旁观众“立如堵墙”。此后的100多年间,淞沪铁路见证了上海开埠后的荣辱兴衰,也经受了淞沪会战炮火的洗礼。这座雕塑真实地纪录了那段历史。

后裔的故事
其中,又为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特设专厅进行展示,可谓重中之重。展厅内迎面而来的是红白两色《群仙祝寿图》大型屏风,随扶栏曲折而上,另有暗室才是“真身”所在。参观方式也很特别,观者需站在运输带上从画作面前移动而过。画作表现的是西王母庆寿蟠桃会的隆重富丽场面,画中包括西王母、小姐、宫女、群仙共46个人物。

任伯年
(1840-1896),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清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工写照,伯年幼得父教,少年时,参加太平军,其后在一扇庄学徒,后随任熊、任熏学画。中年起在上海卖画,渐成名。工人物、花鸟、山水,尤善写真,取法陈洪绶、华喦,后得八大山人笔法,年未及壮已名重大江南北。书法亦参画意,奇警异常。为“海上画派”代表画家。


大厅上的作品,共生
这是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的《共生》。作品是一组金色的向日葵,作者是这样介绍这座作品的:葵,就像是我的一双老鞋。它不是一个符号,或者一个题材,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假如有朝一日我不再画葵,那也是身不由己。我绝不会设计何时不再画它。我就是葵园里的葵,画葵的时候,我如临千亩葵园,我用我的身体去体验葵的感受。究竟图像表达的技法是古典还是现代,那都不重要,因为葵就是我自己。
任伯年 麻姑献寿
任伯年(1840—1895)
早年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山阴(今属浙江绍兴)人。父任鹤声(淞云)乃民间画工,专擅肖像写真。初从父学画,后受其族叔任熊影响。真率不修边幅。画人物花卉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勾骨,赋色秾厚,颇近老莲。年未及壮,已名重大江南北。后得八大山人画册,更悟用笔之法,虽极细之画,必悬腕中锋。自言作画如颐,养足当一写字。间作山水,沉思独往,忽然有得,疾起捉笔,淋漓挥洒,气象万千。书法亦参画意,奇警异常。寓沪久,鬻画以终。

吴友如 大富贵亦寿考
吴友如(1850—1893)
原名猷,改名嘉猷,以字行。元和(今属江苏苏州)人。幼习丹青,从师张志瀛摹,吸取钱社、改琦、任熊等画法。擅长工笔画,人物、仕女、山水、花卉、鸟兽、虫鱼,靡不精能。曾忠襄(国荃)延绘《克复金陵功臣战绩图》,上闻于朝,遂著声誉。光绪甲申(1884),应点石斋书局之聘,主绘《点石斋画报》,写风俗纪事画,妙肖精美,人称圣手。1890年自创《飞影阁画报》,画出嘉一手,推行甚广。后书肆汇其遗稿重印,名曰《吴友如画宝》。

雁荡灵峰 林琴南(林纾1852-1924)
干部劳动热情高
1958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