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2国家地理杂志文章中二处质疑
(2013-02-08 06:25:23)
标签:
国家地理鸡公山作者杂谈 |
分类: 杂文随记 |
这几天购买了国家地理杂志2012全年杂志,在第七期一篇文章讲到番薯,有一段说到明朝从菲律宾引进番薯到福建的华侨陈振龙,后来被福州人作为城隍,尊为水部尚书而祭拜。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作为水部尚书的是陈文龙,这两位是不同朝代的人。作者张冠李戴。
陈文龙(1232~1276)福建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初名子龙,度宗为之改号如心,陈俊卿五世从孙。早年随父陈粢定居连江长乐(今阜山)。幼颖悟,苦学不厌。淳佑十一年(1251),入乡学。宝佑四年(1256),入太学。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进士,龙飞射策第一,宋度宗赐名文龙。
陈振龙(约1543~1619年),福建省长乐县青桥村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以后推广到全国,多次成为明清以来国人渡过饥荒的救命粮。
2012年第五期,讲到浙江的莫干山,说这里是外国传教士建的第一处度假别墅群。最早是1896年,比庐山的1897年,鸡公山的1903年都早,所以是第一。看来作者对资料收集的不全,遗漏了福州的鼓岭。
1940年鸦片战争后,福州就作为被迫开放的五口通商之一。鼓岭是位于福州晋安区的避暑胜地,资料显示,在1886年由美国人S.F.伍丁任尼在福州鼓岭修建了第一座别墅;到了1935年,这里的别墅群,已拥有各具特色的别墅366座,这里也因此获得“左海小庐山”美誉。因为距福州市中心不远,只有约13公里,山高800多米,夏日最高气温不超过30℃,吸引了许多不耐福州酷暑的西方人士。1935年时,这里拥有200多幢风格各异的避暑别墅,还有教堂、医院、运动场、游泳池、万国公益社等公共建筑。三十年代郁达夫曾到此避暑。
从资料上看,鼓岭最早的别墅比莫干山早了十年。所以,如果论最早的第一,肯定轮不上莫干山。遗憾的是鼓岭别墅群,大多因年久失修,如今破落了许多。近年当地正在修复其中的几座,或许不久将重现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