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海边的蚬子
东海边的蚬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992
  • 关注人气:1,2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2012-12-18 06:09:33)
标签:

灵柩

历史和现实

私立大学

大团结

财团

分类: 八闽大地

说起厦门大学,离不开陈嘉庚先生。所以进校门不远的群贤楼前,就是他的塑像。1919-1921年从筹备到创建,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综合性私立大学,陈嘉庚先生,独资创办厦门大学,并财政上资助厦门大学达 16 年之久。面对经济不景气的艰难境遇时,陈嘉庚仍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厦大的校主,值得怀念。在这里,最多的访客留影。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群贤楼,挂着厦门大学的校徽。1922年建成,是厦大的首批校舍,如今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922年2月,私立厦门大学董事会正式成立,陈嘉庚为永久董事,陈敬贤(陈嘉庚胞弟)为董事,林文庆为当然董事。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一楼中央,是廖承志先生的题词。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一楼两旁,如今开辟为厦大历史展厅。到这里才知道,为厦大做出巨大贡献的除了陈嘉庚,还有早期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校长林文庆。但因为尊孔,林文庆被厦大遗忘了几十年,如今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记忆中。在林文庆校长掌校期间,初步建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至1930年6月,全校共设5学院、21学系。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早期厦大校长

邓萃英(芝园) 1920.12-1921.5 北洋政府教育次长(教育部副部长)福州人
林文庆(梦琴) 1921.6-1937.7 教授
萨本栋(亚栋) 1937.7-1945.8 中研院总干事长中研院院士(1848年)福州人
汪德耀(伯明) 1945.9-1949.10 教授
王亚南(渔邨) 1950.5-1969.11 教授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1937年7月1日,因经济拮据,经陈嘉庚函请,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将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更名为国立厦门大学抗战期间,校长萨本栋为保证教学不致中断,经与福建省主席陈仪协商,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内迁往闽西山城长汀。这段历史还得记住。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二楼有厦大规划建设馆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如今除了老校区,又多了漳州校区和翔安校区。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陈嘉庚纪念馆,这里详细介绍了陈先生的生平。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店和橡胶园等。 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售网遍及全球,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大实业家。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陈嘉庚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倾资兴办教育等公益事业。早于1913年在家乡创办集美小学,后又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校,统称为“集美学校”。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亲自选择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高薪聘请师资等,设文、理、法、商、教育等五院十七系,为海内外培养高等人才。在侨居地新加坡亦倡办和赞助许多学校,形成陈嘉庚广泛的开放型教育体系。尽管遇世界经济危机,企办业经营未能转机,他仍多方筹措校费,百折不挠维持办学。1932年,当外国财团答应以停止支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为条件保护其企业经营,即遭他断然拒绝。直至1937年春无力支持,遂无条件地将厦门大学献给政府。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后,他极为关注其发展。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1940年回国慰问期间,还特地到迁往内地长汀的学校视察;1949年归国亦来校访问;1952年定居集美后,仍继续募资、筹划扩建学校规模。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深远。他不但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倡学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全面发展,倡办职业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师范教育,以及重视校长、教师在办学中的决定作用等等。他还推行社会教育,亲建集美鳌园“博物大观”和倡建厦门华侨博物院等。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陈嘉庚赤诚爱国,1909年结识孙中山,翌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闽省光复后,被选为新加坡福建保安会会长,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组织“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并被选为主席,领导支援祖国抗日救亡。1939年汪精卫叛国投敌,他严电声讨。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1940年3月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视察各战区和重庆、延安等地,不畏强暴,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将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反对蒋介石独裁,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马来亚,他领导“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1942年3月新加坡沦陷避居印尼爪哇,赋诗表明舍生取义的决心。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他安全返回新加坡,各界集会庆祝,众望所归。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电邀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于1952年2月回国定居。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直接参议国事。陈嘉庚于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八十七岁,国家给予以国葬的哀荣,灵柩运回集美,安葬于 “鳌园”中。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厦门大学在其发展史上的每一个时期都有校友扶持的足迹,厦大的发展凝聚了海内外校友的心血,这在国内高教界是众所周知。厦大的早期建筑多是陈嘉庚、李光前等爱国华侨捐资兴建的。这种善举在厦大形成一种风尚。2001年,由爱国华侨和厦大校友捐资兴建的嘉庚楼群及嘉庚广场落成。目前在厦大有12种奖学金由校友提供基金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芙蓉湖畔的嘉庚楼群,则是现代的。楼前小广场上,有一段石刻,“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是厦门大学的校训,也是嘉庚先生的教诲。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孔子曰:“近山者仁,近水者智”,厦门大学这座滋养于五老峰下白城海边的百年学府,因为有山有水,也就有仁有智。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面对一顷碧波,捡湖边一方石凳,安坐阅读或聊天说爱,似乎是学子的同好,也成了芙蓉湖边的一景。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在厦门大学留下足迹的还有文学家林语堂、历史学家冯汉骥、经济学家王亚南……现代的数学家陈景润,物理学家谢希德,卢嘉锡,张高丽,张克辉,刘再复,余光中。。。
厦门生活:厦大的前世今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