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贵州:有些古意的天龙屯堡

标签:
贵州屯堡人天龙屯堡地戏旅游 |
分类: 云贵川藏 |
贵州平坝的天龙屯堡,离贵阳不太远。介绍说明初时,朱元璋调北镇南,在这里大量屯兵,兵来自江浙汉族,原名太土,本世纪初被当地儒士改名为“天龙屯堡”。从贵州凯里绕过贵阳到这里一路高速,已经11点了。前天晚上到同程网预定旅游门票,有优惠。购票后有安排导游陪你解说。
实际上天龙镇面积不小,但景区就不大,感觉可以随便进出。走入古巷先见到这个四公厅,表彰当地先贤。
小桥流水人家中,间杂这不少的新楼房,进来的感觉并不好。
抬头望见有沈万三故居,这明初著名的江南大财主被发配到贵州,却落户到这样的地方。令人叹息。
好笑的是,再走入所谓的财神庙,又把他作为财神供上,还让游客来进香来财,只能摇头。
屯堡最引人注目的是这里的妇女,应该是为了旅游需要,都穿上古装,宝蓝色的长衣大袖,精致的花边,一双尖头的绣花鞋,据说是明代服饰的一贯传承。
还是看看老房子吧,当地人因地制宜,把石头作为建筑材料,随处可见。
小导游介绍的银器我不感兴趣,她的介绍也只是有心无心地听听,搞得她讲的也没了太大的热情。
屯堡最值得一看的古建,算是这里,天龙学堂建于1907年,清末武举陈日瞻所创办。这是校门。
天龙学堂是屯堡建筑中的杰作,分为主楼、教学楼、图书楼、宿舍楼及伙房等建筑:主楼为礼堂建筑,从主楼的背面可见到屯堡建筑的典型形式,即,窗户小而少,主要采光皆在正面。教学楼分为两幢,石墙体,木架结构;图书楼为多棱形,石墙体,瓦盖屋面,犹似一古堡状。
介绍说在文革期间,天龙学堂遭到令人心痛的浩劫,许多名人手迹和雕刻被毁或流失民间。如今只剩下空壳子。
一个小镇,当时就有图书馆,在西南部应该是个先进。
地戏顾名思义就是以平地为舞台演出的戏剧。介绍说地戏源于明代的军傩,它是由征南大军带入黔中的。屯堡人的祖先跳军傩不是娱人,更多的成份是娱神。正好12点,有一个旅游团来,加入他们观看表演。
就四个演员,三国故事三英战吕布。配器也简单,一锣一鼓。
这里还出了一位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故居,蒋中正亲书匾额“忠烈可风”。1937年,陈蕴瑜任102师304团团长,参加了‘松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后又参加了“徐州会战”,在“台儿庄大战”之韩道口阻击战中,将军奋勇杀敌,夺大量辎重,歼数百日寇,敌军败逃,将军率部追至苇楼,不料日寇土肥原部忽大量增兵,双方激战昼夜,我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奋勇杀敌,陈将军不幸中弹身亡,忠骨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