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迎春:蔡伦故居 杜甫公园

标签:
耒阳蔡伦墓《东观汉记》六角亭纪念园旅游 |
分类: 三湘四水 |
耒阳的“耒”来自炎帝神农的农具,但耒阳最著名的是蔡伦。他的纪念园是2001年在原“蔡侯祠”基础上扩建起来的,整个纪念园面积9万多平方米,园内景观主要由蔡子池、怀圣台、碑廊、手工造纸作坊、六角亭、蔡侯祠、蔡伦墓八大部分组成,有主有次,相得益彰。
进入园区就看见蔡伦墓,这里是衣冠冢,他的真身墓在陕西洋县。这里的建于东汉末年,那就是接近三国时期了,墓前的亭子是新修的,墓碑正面刻有郭沫若1959年题的“蔡伦之墓”。
据介绍,这里的墓除简易的陪葬品和衣冠外,别无他物。就是这样,三十年代还是被人盗挖。
《水经注》载:“(耒水)西北经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旁有蔡子池”。
蔡侯祠始建年代不祥,元至元四年(1338年)耒阳知州陈宗义重修。后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座南朝北,砖木结构。分三进两院,前厅三间单坡小青瓦顶,两侧有走廓,中轴为甬道有屋盖与中厅相连;中、后厅三间悬山顶,亦有走道、甬道相连。
蔡伦是极少数能以自己的才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中国人中的一位,从一位小太监成长为侯爷,应有相当的过人之处。他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史籍里关于蔡伦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1~2世纪官修的《东观汉记》卷20,其记云: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为中常侍,有才学,尽忠重慎。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渔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天下咸称蔡伦纸。
六角亭,亭内这座汉白玉石雕宝鼎,是唐代物,乾隆时重建,是当地人祭祀蔡伦烧纸钱用的。
“东洲桃李争春色”是耒阳著名的八景之一。东洲位于耒阳城东耒水中,有无论怎样涨水,洲随水浮之说,又名鸭婆洲。杜甫寓居耒阳,与聂县令在洲上饮酒吟诗,留有《呈聂令》等名诗,洲上留有杜甫靴迹,故又名靴洲。离开蔡伦园,我信步来到这里。
《旧唐书•杜甫传》云:“甫客耒阳,游岳庙,大水剧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牛炙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也就是说,杜甫是在游历耒阳时,被当时的县令给灌了酒,后来就死在此地了。另一说认为,杜甫当时赴湘南访友,在耒阳为洪水所阻,即回船北上,拟转长安。不想因贫病交加,未出湘境即死于舟中。无力归葬,只得旅殡岳州平江小田天井湖山麓。
不管怎样,杜甫到过耒阳,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公园给这里增加文化气息也算合情。我过桥入岛。